服装零售VIP深入管理

浏览: 2697

  当下服装企业的零售运营管理中,越来越重视VIP顾客的管理。服装行业零售,其本质是将商品交付到消费者手中,交付到合适的消费者手中,持续性的交付到他们手中,以及,交付给更多的消费者手中。为了达成这样的目的,让我们企业更多的、更深入的去关注、记录、分析、探究企业与客户沟通交流的流程及具体的各个环节,持续改进与优化。

    在线上的环境下,客户的访问、访问的商品页、添加购物车、购买、分享,这一系列顾客的活动,都可以被很好的掌握,为系统所记录,进而基于其数据进行颜色的各种分析,做出决策并用于改善行动。而对于线下来说,客户的到店购买过程,在企业的数据资产中,存在了较多的缺失。客户尤其是VIP顾客的邀约、来店、选择、试穿、成交等等环节,在绝大多数企业,由于管理上的重视度不够,或是系统的缺失,基本上是没有数据保留,而仅仅依靠店长和店员的个人努力,而终端层的人员流动度恰恰又是最高的,从长期角度来看,对于企业利益必然是有损。与企业的沟通过程中,发现随着管理精细化程度是提高,已经有不少做零售的企业在收集客流数据与试穿数据,形式基本上是人工或机器统计,人工或系统记录,通过对进店客数、试穿客数及成交数的分析,发现短处进而提升业绩,这一部分工作的对象是全体顾客群体。同时,另外一部分企业开始围绕着VIP顾客的消费的流程及终端相应的工作,制定方案,采集数据,实现更优的服务,最终得到业绩上的回报。本文从这样的角度出发,思考企业面向VIP顾客,能够做些什么,或是说从哪些节点及细节去改善,记录下VIP顾客的行为和轨迹,以及后续的分析与管控。

    假设一家高端品牌,一段时间内部分终端业绩欠佳,终端店员抱怨没有足够客流。企业期望通过深入的、精细的、精准的VIP顾客管理,提升VIP顾客忠诚度以及终端零售业绩。那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首先是终端人员与顾客的沟通联系,发出邀约。联系在电话、短信、微信等类型中选择合适的沟通方式,可以介绍新品、活动或是系统发送优惠券。有几个方面是值得注意的,第一是沟通联系名单的生成,可借助于CRM、BI或是类似分析系统,运用RFM模型等,结合筛选目的,寻找合适的VIP顾客名单,譬如一个月未到店的重要顾客,或是一至两周前有购买的顾客,等等。这方面亦体现了资源有效倾斜的思路。第二是联系的记录,需要进行存档,对应于后续的行为分析来了多少、谁来了、是否购买等,此部分数据记录是基础,也是本文VIP顾客沟通及消费行为数据记录的一个重要部分。第三是如果有优惠券或是活动等,在相应系统中或是手工保留券或活动信息的登记。

    接着,在终端店铺的日常运营过程中,对VIP顾客的实际到店情况进行采集。邀约未到的、应约而来的以及不约而来的VIP顾客,分类记录并整理。由于邀约与到店是可能会存在时间上的滞后性,记录是需要考虑到此方面因素的。

    再之后,便是VIP顾客在店体验与消费过程的关注,在这一环节中,目前服装零售企业中几乎是没有数据的采集,当然,对于许多企业而言,也没有收集整理与分析的必要。可以关注的顾客行为方面数据有很多,企业可以根据自身需要进行有选择性的采集。譬如,顾客是否有试穿,顾客试穿了哪些款,在店时长通常会比较长还是短,一个人到店居多还是大多与朋友一起,顾客的购买情况,顾客的现场意见,将数据用于诊断运营与VIP管理水平,或深入挖掘VIP顾客的消费特征与偏好,或反映至企划与设计部门作为参考。

    最后,以客户未来来店、来店未消费、或完成消费为结果,形成一个闭环。下一次沟通联系,便又是新一次活动的开始。前面活动数据分析出来的结果,将可能影响到下一次活动的VIP顾客群体范围。如企业通过客户响应数据及消费情况,为各个终端调整、生成建议名单。

    上述是对于业务场景的一个思考设定。它是一个举例,实际情况下会有许多的增删改。譬如,企业O2O中有的客服与顾客互动数据,便是对VIP顾客与企业、与终端接触与沟通数据的补充。

    在业务流程之外,配套的,企业需要一系列的管理指标,对业务流程进行监控,以及相应岗位角色的考核。如下是按流程各环节,提炼出一些可供参考的指标示例。

        联系人数的指标量与实际量,联系人数指标可结合终端保有的VIP顾客数量及质量分布,进行针对性的设定,联系人数是通过拉动VIP顾客消费来提升终端业绩的晴雨表。试想,沟通联系都极少,来店人数自然无法有提升,就更谈不上消费和联单了。这也可以反应终端店铺的员工的积极性,莫要空谈业绩问题,先从细节做起。

        VIP来店人数、来店与邀约的比率,在周或月的层级上进行统计,此指标一定程度上可以反应终端店铺VIP顾客的忠诚度或是质量。当然,前提是邀约的质量,不要犯下一些低级错误。可以在终端之间进行横向对比,交流VIP顾客维系的经验心得。

        VIP试穿人数、消费人数以及与来店、与邀约的比率。从指标名称上即可想象,来店有无试穿,试穿有无成交,问题在货品方面、还是成交技巧方面,也可结合顾客的意见进行综合深入判断。

        VIP来店消费连带率、客单价,可以考核附加销售等方面能力。通过与单店历史水平,或是其他终端指标水平,发现问题终端,设定提升目标。

        其他的,还可视情况而定,统计优惠券响应等相关指标。

    通过一系列配套的关键指标,来监控、考核各个环节,是沟通不够积极、还是维护水平欠佳导致VIP质量不好,还是成交及附件销售等方面能力有待提升,可以用数据结合调查来确定问题,制定改进策略。后续,再基于决策后的数据,评估提升效果,再如此般持续循环改进。

    业务流程场景以及相关指标设定,设想起来不难,推行起来却有许多实际的问题。譬如笔者便见过有录入试穿顾客的人数的数据异常的离谱的,这便是想到了做到了但是不够好需要改进的例子。很多时候,终端店长与店员会觉得他们足够了解他们的VIP,他们多久来一次,多久没来的他们都会有定期整理与联系。且不说个人大脑维护这些数据与信息系统维护这些数据的准确性、共享性与可管理性上的差距,单单是从公司数据资产的流失角度来看,便是一种遗憾的事情了。这一系列流程与监控考核的推行,就必然是制度与系统的综合。

    事实上,很难通过某一个系统,达成上述这些管理要求。这些数据,在ERP系统、终端零售系统、或是商业智能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中都可能有数据分布,且要达到目标,这些数据都需要打通。关于客户接触沟通流程,也可定制符合企业自身特点的小型系统。在当前的形势下,部署于移动应用,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方式。

    结束之时,仍是需要说明一下,一定不是所有类型企业都有考虑上述这种深入挖掘管理与VIP顾客沟通接触的需要和意义,譬如大众休闲、运动体育等等。但是对于那些认识到并重视VIP管理、且本身适合深挖VIP管理的企业来说,确是一个值得尝试的方案。

 

推荐 0
本文由 andrea_zhou 创作,采用 知识共享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3.0 中国大陆许可协议 进行许可。
转载、引用前需联系作者,并署名作者且注明文章出处。
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 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站是一个个人学习交流的平台,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有任何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删除有关内容。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