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艺友】《批判性思维》读书笔记~逻辑的力量

浏览: 2482

前导:重要思想收获

1)        好的推理

a.      最充分的解释该现象 ~ 解释力

b.      能作出最精确的预测 ~ 预测力

c.      与其它已被接受的解释冲突最少~ 一致性

d.      需要最少的不必要的前提和假设 ~ 简单性

2)        常见的几种推理谬误的原因:

a.      将共同变化,误以为因果

b.      将在此之后,误以为因果

c.      将统计回归带来的变化,误以为因果

d.      将缺乏否证,误以为因果

e.      以偏概全

f.       前提条件存在谬误

3)        削弱论证力量的原因

a.      模糊

b.      歧义

c.      抽象

d.      与我们的观察或背景冲突时

e.      信息来源值得怀疑时

f.       发言人与信息有利益关系时

g.      体貌、专业性、声誉等外在因素不能直接证明断言的可信度

4)        三段论

一个一般性的原则(大前提)以及一个附属于一般性的原则的特殊化陈述(小前提),由此引申出一个符合一般性原则的特殊化陈述(结论)的过程。

一、  基本概念

1.1     批判性思维的定义

对判断、决策等思考过程进行理性评估的思维,叫做批判性思维。其目的是为了帮助得到正确的结论。

1.2    重要理论基础

l  客观世界不随主观信念而改变。

l  思考的过程由论题、论证、结论所构成。

1.3    批判性思维能做的和不能做的

能做的:就某一结论的思考过程进行评估

不能做的:,不能帮助我们对情感类内容作出推理。

幸运的是,当一个情感类结论出现后,我们可以通过批判性思维来分析其影响。

二、  批判性思维的两大基础推理论证方法

1)  演绎论证Deductive Argument

有效论证Valid Argument的定义

当一个论证满足条件:当其前提为真时,其结论不可能为假,这个论证就是有效的。

可靠论证Sound Argument的定义

用来描述前提为真的有效推理。

2)   非演绎论证Inductive Argument

l  非演绎论证的前提不能证明结论,非演义论证的前提支持结论。例如,天气乌云密布,估计要下雨了。

l  前提为结论提供的支持越高,非演绎论证越强;反之越低。

***提示***

在演绎过程中,某些显而易见的内容不必在演绎过程中表达出来,上下文和语境能帮我们弄明白说话者心理的为表达前提到底是什么。

所以,有些时候生活中一个人被说“怎么沟通起来那么累”,这个人却说“你的表达不严谨”就是对这种现象的认知不统一而造成的。

生活中可以“不那么严谨”,但是工作与学术当中还是严谨一些会更好。

***小结***

有两种基本的论证:(1)提供演绎证明;(2)提供非演绎支持。

三、  批判性思维的几种具体推理工具

1)    衡平推理

对不同结果进行权衡利弊,进而作出决策的一种推理过程。

衡平推理既可能属于演绎论证,也可能使用非演绎论证

2)    “最佳解释推理”或IBE(Inference to the best explanation),也叫“溯因推理”

它属于非演绎推理。其判定要素有如下四点:

1)        最充分的解释该现象 ~ 解释力

2)        能作出最精确的预测 ~ 预测力

3)        与其它已被接受的解释冲突最少~ 一致性

4)        需要最少的不必要的前提和假设 ~ 简单性

四、  论证的方法

1)  论证的技术

a.      发现结论——某语篇的主要观点

b.      为得出结论二陈述的理由,即,寻找前提。如果有的话,再发现针对此前提的论证。

c.      发现论证的结构

2)  评估论证

a.      该论证是否在支持其结论

b.      论证的前提是否为真

3)   可信度

a.       有些断言不证自明,无论从何种途径获得这类信息我们都能接受它。

b.       与我们的观察或背景信息相冲突时,断言值得怀疑。

c.       信息来源值得怀疑时,断言值得怀疑。

d.       发言人与信息有利益关系时值得高度怀疑。

e.       体貌、专业性、声誉等外在因素并不能直接证明断言的可信度。

五、  批判性思维的几种应用

1)   批判性思维在写作中的应用

a.       优秀论文的常用结构

1)      陈述论题

2)      表名对论题所持立场

3)      提供支持立场的论证

4)      对支持相反立场的论证展开反驳

b.     写作中可能削弱其论证力量的原因

模糊vagueness

通常是因为没有边界、程度导致。例如,孩子是指18岁以下叫做孩子,还是3岁以下的婴儿叫做孩子。

歧义ambiguity

一个语句有多种解释而不能确定哪个正确。他是个孩子,是思想上的孩子,还是身体上的孩子。

抽象generality

缺乏足够的信息来界定到底它可以应用于哪些对象。例如,孩子既包含男孩儿,又包含女孩儿。

c.       定义术语

目的:统一词语的通常意义,规范语境,减轻模糊、抽象或消除歧义,用于说服

d.      论文写作的指导建议

1)      紧扣主题

2)      中心突出

3)      按照逻辑顺序谋篇布局、结构完整

4)      从多层次多角度完善结构的完整性

2)  通过修辞进行说服

①   修辞可以达到的效果

激发对事情积极或消极的态度,进而,通过语言表达的情感力量进行说服。

②   修辞没有逻辑力量

修辞可以对人的心理产生深刻的影响,但是修辞没有逻辑力量。

只有具备逻辑力量的论证才能证明或支持一个断言。

③   常见修辞方法:

a.      委婉语:可以对事情的负面影响只字不提

b.      粗直语:强调事情的负面因素

c.      闪烁其词:通过弱化的表达来避免遭到批评

d.      贬抑:是为了降低事情的重要性

e.      刻板印象:没有正当理由地过于简单的概括一类对象中的每个成员

f.       暗示:运用中立甚至积极的语言暗示人们联想事情的反面

g.      虚假假设:加载问题依赖于没有正当理由的假设

h.      嘲讽:是为了营造尴尬境地的修辞手段

i.        夸张:为了夸大事实

j.        不恰当的类比:建立不恰当的联系

k.      用“据说”来替代证明:只提示有证据或依据,但不说明证据或依据到底是什么。

l.        重复:刻意错误的增加我们的信任度。

m.    图片:就像富有情感的语言,对我们的心理产生影响,它本身不能作为论证。

3)  诉诸情感的谬误

a.       可以激起情感的的谬误

a.      愤怒

b.      威吓

c.      诉诸武力

d.      同情

e.      嫉妒

f.       奉承

g.      诗人负疚

h.      一厢情愿

i.        同辈压力比较

j.        从众

k.      民族主义

b.      虽然不能直接激起情感,但是与情感诉求密切相关的谬误

a.      转移注意力/ 烟幕弹

b.      合理化

c.      诉诸众人“论证”

d.      诉诸司空见惯“论证”

e.      诉诸传统“论证”

f.       以错制错。例如,别人错误的批评了我,我就一定要对其大打出手。

4)  诉诸人身的谬误

a.      人身攻击:认为指出某人的缺点就可以反驳他的想法

b.      自相矛盾:认为指出某人前后不一致就可以反驳他的想法

c.      因人废言:认为指出某人特定情况就可以反对他的想法

d.      因人纳言:因为认可一个人的品质而接受或支持他的观点

e.      毒化水井:援引某人的缺点、前后不一致、境况或其他个人特征,以使人拒绝他的观点

f.       生成谬误:认为某种观念的来源或丽水可以反驳这种观念

g.      稻草人谬误:歪曲或扩大断言从而“反驳”之

h.      虚假的两难境地:及利亚索,让人选择X或Y,实际情况却可以有Z

i.        完美主义谬误:认为要么做得完美无缺,要么干脆不做

j.        化解谬误:在无法找出一条精确的界限时,却要求在某个范围内或连续体中找出划界点,通常发生在把模糊概念当成精确概念的时候

k.      滑坡论证:如果允许X发生,Y就会随之出现。但事实上,没有理由表明“X会导致Y”

l.        措置举证责任:把举证责任错误地分配给争论中的另一方

m.    乞题:把正在争议中的断言假定为真,貌似给出论证。

六、  演绎论证I:范畴逻辑

6.1         范畴逻辑的基础是:直言判断(Categorical Claims)

定义:陈述类(或范畴)之间的关系。

6.2         标准形式的直言判断(Stand-FormCategorical Claim)

直言逻辑的结构

这个(量项)铜器(主项Subject,思维对象)(联项,为命题的“质”)酒壶(谓项P,表达思维对象属性的概念)

l  直言逻辑的形式

a)        A:所有的……都是……

b)        E:所有的……都不是……

c)        I:有的……是……

d)        O:有的……不是……

l  直言逻辑的命名来源

¢  S是subject,P是predicate

Ø  SAP,全称肯定命题,A是affirmatvie,拉丁语里是a-fir-mo,取第一个元音,A

Ø  SEP,全称否定命题,E是negative,拉丁语里是ne-go,取第一个元音,E

Ø  SIP,特称肯定命题,I还是affirmatvie,拉丁语里是a-fir-mo,取第二个元音,I

Ø  SOP,特称否定命题,O还是negative,拉丁语里是ne-go,取第二个元音,O

6.3         等值判断Equivalent claims

各种逻辑之间是可以进行转换和推到的

6.4         文恩图表示直言逻辑

文恩图.png

6.5         三段论~假说推理

三段论推理是演绎推理中的一种简单推理判断。他包括:一个包含大项和中项的命题(大前提)、一个包含小项和中项的命题(小前提)以及一个包含小项和大项的命题(结论)三部分。三段论实际上是以一个一般性的原则(大前提)以及一个附属于一般性的原则的特殊化陈述(小前提),由此引申出一个符合一般性原则的特殊化陈述(结论)的过程。

举例:人必然会死,亚里士多德是人,所以,亚里士多德一定会死。

七、  演绎论证II:真值函数逻辑Truth Functional Logic

7.1         定义

真值函数Truth FunctionalLogic,又称为判断或语句逻辑

7.2         真值函数之间相互转换

Truth为真,False为假;真的相反 ~Truth à False,假的相反 ~ False à Truth

还有“如果”、“仅当”、“并且”、“或”

7.3         充分与必要条件的转换

充分条件是确保某件事发生的条件。充分调价是假言判断的前提。

八、  非演绎推理的逻辑判断

8.1         概述

非演绎推理不是用于证明或证实结论而是用来支持结论,因此依据前提在何种程度上提高了结论的可靠性,非演绎论证可被描述为相对强的或弱的。

8.2         非演绎推理的几种应用方法

1)      从一般到特殊的推理:统计三段论

公式:①某比例的X是Y ②这是X à这是Y

举例:大多数教师是民主党人,约克是教师à约克很可能是民主党人

2)      从特殊到一般的论证:基于样本的归纳性概括

样本越大,误差幅度(errormargin)越小,置信度(confidence level)就越高。

3)      从特殊到特殊的论证:基于类比的非演绎论证

公式:①X和Y都有属性p,q,r(等) ②X具有特征I à Y也具有特征I

举例:①Sherry & Lucy是双胞胎姐妹,年龄相仿,上同一所高中,系统相同的电视节目②Sherry喜欢电影指环王à Lucy喜欢电影指环王

类比可以用于解释和修辞等,e.g.熊很危险,应该远离;熊市很危险,应该远离。

反驳方法:按照对方类比的逻辑举一个反例。

4)       从一般到一般的推理:统计三段论

公式:基于不同总体之间的属性的相似性,在新的属性方面做由此及彼的推理。

举例:某小学去年毕业班学生的升学率不高,前年毕业班学生的升学率不高,因此,今年的毕业班学生的升学率也不高。

5)       误差幅度和置信度水平的日常提示词

毫无疑问、我愿意下任何赌注、几乎可以确定、可能性极高、很可能、有可能、一半可能、不排除、也许、不大可能、绝不可能…

6)      非演绎推理中的谬误及相关问题

Ø  以点带面

Ø  以偏概全

Ø  传闻证据

Ø  自荐样本谬误

Ø  有倾向性的问题

Ø  弱类比问题

Ø  模糊概述(vaguegenerality):一般性陈述过于模糊以至于需要具体理解时却无法知道它所表达的含义。通过个体抽样来检验描述的精确性。

九、  因果解释

9.1         基本概念

l  人们利用论证去支持或证明某个命题,人们利用解释从一个或另一个方面去阐明某事。

l  解释的充分性是相对于目的和需要而言的。

9.2         解释的好与坏

1)        好的解释

适当的解释不能过于复杂、不一致、与已知理论和事实不相容以及不可检验的

2)        不好的解释

l  因果推理的著名错误:“共同变化,视为因果” & “在此之后,视为因果”

l  错误的根源在于,没有排除巧合、潜在原因、混淆因果等

l  统计回归带来的变化被误以为是因果关系

l  缺乏否证并不等于证明因果联系

e.g.无法证明自己考试没有作弊,但是老师不能认为自己作弊了

l  用特例代表一般是以偏概全

l  对错误行为进行解释并不总等于替行为刻意找理由辩解

9.3         形成因果假说会涉及最佳解释的推理,方法如下

a.      求异法

b.      求同法

c.      最佳诊断法

9.4         法律上的因果联系

1)        认定因果联系是被告承担法律责任的必要条件。

2)        广义的“原因”指必要条件,即,没有X就不会有Y

3)        一个事件的法律原因(legal cause)(即,“近因”)需要在事件的背景基础之上,将“可控”因素列为重要原因。

e.g.1,James纵火后产生了森林大火,尽管森林大火的必要条件是氧气、大风与火种,但是氧气与大风作为森林大火的背景是常规且不可控因素,所以,James纵火行为不会因此得到缓解。

e.g.2,James将Lucy推到,正好有一颗大树被风吹倒,导致Lucy被树压死。因为大树倒下是以外事件,因此不能责备Lucy,而只能追究James将Lucy推倒导致可能的受伤的法律责任,而不追究大树将Lucy压死的责任。

十、  道德、法律与美学推理

1)  道德推理

a.      道德推理的两个原则

原则1:一致性原则(Consistency Principle:同样的个案必须同等对待,同等对待的个案必须情况相同。

原则2:看起来违背了一致性远些的一方有责任证明自己没有违背一致性原则。

注:道德推理原则 ≠ 道德原则

b.       道德原则的特质:普遍性、一般性

c.      通过演绎推理时,某些道德原则会被当做默认假设而处理

e.g.父亲需要James照顾à James应该照顾父亲。其中,隐含了假设孩子应该照顾老人

d.      道德推理中的主要视角

后果论(consequentialism:如果一个行为的后果要由于其他的可选方案,那么这就是正确的行为。

¢  功利主义(utilitarianism

功力主义从正反两方面权衡利弊。

缺陷:我们并不仅仅考虑该行为本身对快乐的影响,还要考虑自己的责任与义务。从长期来看,自私的行为不会给自己带来最大的快乐。

¢  伦理学的利己主义(ethical egoism

如果某性感味给你自己带来的快乐高于其他选择,这样行事就是正确的。

¢  利他主义(ethical altruism

认为他人的快乐比自己的快乐价值更高

ª  功利主义的缺陷:忽略了道德义务

义务论(duty theory) / 道义论()

义务论 / 道义论的定义:道德上最佳的动机,也就是唯一真正在道德上值得称赞的行为,就是纯粹因为它是道德上的义务而实施的行为。

道德上的义务:可以支持人权和公平的观念,即,人们拥有权力,公平对待他人。在行事过程中会超出严格的功利主义界限,结合其他道德因素来考量,其中包括自己的义务与他人的权利。

道德相对主义、宗教相对主义、宗教绝对主义

不同的群里看待道德的角度、价值观、习俗很可能是区别很大,甚至矛盾的。

德性伦理(virtue ethics

关注的不是做什么,而是成为什么样的人。

要做到平衡,需要养成前后一贯的良好品性。

哪些能认识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并基于合理的理由,在恰当的时候、对合适的对象、做出适度反应的人,才是具有德性的人。他们懂得节制观念的价值,既不过度也非不及,遇事的反应总是适度的。

亚里士多德把德性视为与智慧、公正和勇气一样的特质,当我们运用自己的能力去理性克制自己的冲动和欲望时,所获得的就是德性。他强调德性是一种习惯,一种特质,一种生活方式。

Ø  提示:我们可以通过分析自己所采取的道德视角来把我们的道德思考引向深入。

2)  法律推理

a.       法律所运用的推理方法

演绎推理、非演绎推理、诉诸先例(一致性原则)、因果联系推理

b.      法律证成的四个视角

①  X行为是不道德的

②  伤害原则(harm principle):禁止伤害他人的原则

③  法律家长注意(legal paternalism):阻止某人做有害自己的行为。E.g.开车系安全带

④  冒犯性行为(offense principle)

3)  美学推理

美学推理的八大原则。

a.      ①~③通过对象满足特定的文化或社会功能来断定其艺术价值

①  含义深远或启迪真理的对象具有美学价值

②  能够表达其文化或偿还通的核心价值或信念的对象具有美学价值

③  有助于带来社会或政治变革的对象具有美学价值

b.      ④~⑥根据对象让欣赏着产生某种主管(即心理)状态的能力来确定美学价值

④  能使体验或欣赏的人感到快乐的对象具有美学价值

⑤  能够给人带来有价值的情感的对象具有美学价值

⑥  能够带来特定的非情绪性的体验的对象具有美学价值

c.      ⑦&⑧艺术品通过拥有某种特定的没血性质或特定的形式而获得其美学价值

⑦  拥有某种美学特性或展现特殊美学形式的对象具有美学价值

⑧    对象是否具有美学价值无法给出论证的理由

推荐 0
本文由 胡艺友_数据胡 创作,采用 知识共享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3.0 中国大陆许可协议 进行许可。
转载、引用前需联系作者,并署名作者且注明文章出处。
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 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站是一个个人学习交流的平台,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有任何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删除有关内容。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