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售罄率指标进行新品跟进分析(二)

浏览: 2272

接着《运用售罄率指标进行新品跟进分析》继续聊,售罄率运用于新品跟进,在三个层级上的应用分析。针对前文提到的两个难点,结合了与兄弟们的沟通交流,尝试着对其进行补充、完善与提升。

先补充说一点,新品跟进的分析,到单款,在此应用之上,必定有一个引导的入口,譬如从畅滞销排行链入。

对于经营范围较广的品牌商企业,尤其是自营终端较多,对终端和货品着力于精细化管理的企业而言,货品在各区域、各终端间的异步上市,给数据分析带来了一定的困扰,需要结合考虑的因素变得更为复杂。本文中所说的上市日期,不同企业可能还有不同的取数口径,如初次配货、初次到货、初次销售等规则。

曾试图将三个层面的新品跟进融合,却发现由于管理目的及场景等因素,分开进行应用设计应当是更好的方案。商品日常工作中,尽管相关人员一再认为新品售罄率跟进,查看到终端级别相当重要,但也许是与数据处理量或是复杂程度有关系,实际看到的表样中,几乎就都是到总体级别的。这也符合常理,了解情况的时候,总是会习惯于先开概要的。

商品在总体级别的跟进展现形式如:

款|  1周售罄率|  2周售罄率|  4周售罄率|  6周售罄率|

以累计售罄率计算,以数据表格和折线图的形式展现。

常见的分析,一般就阐述到这了,没有错误,但是仍是非常的粗,不全面。

因此,在这里将加入几个辅助指标,

平均折扣率:体现利润状况;

铺货/或在销终端数:此为特意的设计,用于避免分区分阶段上市带来的失真。譬如,在初期,如2周,发现售罄率为15%,低于阀值,仅通过售罄率一个指标,可能会认为货品不适销,需要采取一定措施,如果只是在部分区域少量终端上货的话,则可能是另外一种状况。

以上两个指标,是作为更好的判断货品适销情况的有力辅助。

商品在区域级别的跟进,能够做到跟进一步的细分。区域可以是南区北区等,亦可以是类似具体省份的划分。区域级的跟进,可以结合商品生命周期的两种划分方式,予以展现。

方式一,以商品在所有区域的上市日期为最初,划分为1、2、4、6、8、12周等生命周期节点,以趋势图/表的形式展现各个区域在这个生命周期各段上的销售表现。通过此图/表,可以清晰了解到商品在不同区域的上市节奏差异,如果各区域之间的时间差异较大,亦可在后上市区域借鉴先上市区域的生命周期表现,当然,由于幅员辽阔的缘故,也会出现同款在不同区域的销售表现差异较大的情况。

方式二,以商品在各自区域的上市日期为最初,计算各自区域的1、2、4、6、8、12周等生命周期节点,将他们统一到坐标轴同一原点。这种情况下,可以直观的了解商品在各个区域之间的商品消化状况差异。

综合来看,方式一和方式二各有特点,也各有不足。将两者结合起来看,可以做到:

1.       了解货品在区域间的上市节奏;

2.       发现商品在各个区域之间的消化差异;

3.       辅助区域间的调配操作决策;

商品在终端级的跟进,其实跟区域级别基本相似。通过两种方式的组合运用,了解货品的终端级表现差异。由于终端一般会量比较大,且通常货品的调配也会考虑的物流等因素,如优先区域内的调配。因此终端级别的分析,需要加入更多的终端属性分类选择器,以实现更好的辅助控制。譬如,同城、同商圈、同店铺类型或级别等组合选择,以更精细化的了解货品的销售表现,结合各终端生命周期,及时、准确的识别适销与滞销终端,做出相应决策。

推荐 0
本文由 andrea_zhou 创作,采用 知识共享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3.0 中国大陆许可协议 进行许可。
转载、引用前需联系作者,并署名作者且注明文章出处。
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 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站是一个个人学习交流的平台,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有任何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删除有关内容。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