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如何阅读一本书》读书笔记~《阅读一本书的全生命周期管理》续

浏览: 2505

1.png

关于作者:

莫提默·J.艾德勒(1902-2001)以学者、教育家、编辑人等多重面貌享有盛名。除了写作《如何阅读一本书》外,以主编《西方世界的经典人》并担任1974年第十五版《大英百科全书》的编辑而闻名于世。

查尔斯·范多伦(1926-)曾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后因故离任,和艾德勒一起工作,一方面襄助艾德勒编辑《大英百科全书》,一方面将本书1940年初版内容大幅度增补改写。因此,本书1970年新版由两人共同署名。

关于本书:

本书是一本阅读指南,介绍了阅读的方法、技巧,阅读所应具备的广阔视野。自1948年问世以来,在西方世界好评甚多,重版多次。1972年,大幅修改。本书历时80年,依旧具有极强的显示意义,是一本指导人们如何阅读的经典名作。

本书对象:

那些想把读书的主要目的当作是增进对世界理解能力的人。

阅读的心态:

1.      阅读是一件主动的事情。

2.      阅读越主动,效果越好。

如果把书籍作者比作棒球投手,那么读者就是接球手。接球手的心态越积极主动,技术水平越高,那么接球效果就越好。而且,心态与技术都可以不断的《刻意练习》获得进步。

主动不仅仅体现在思考上,还体现在运用想象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分析能力以及省思力。

主动阅读的全局基础问题:

1)      整体来说,这本书到底在谈些什么?

这本书的主题是什么?如何展开讲解?如何从核心主题分解出从属的关键议题?

2)      作者细部说了什么,怎么说的?

要想办法找出各个主要想法、分论点,它们组成了作者的主旨信息。

3)      这本书说得有道理吗?是全部有道理,还是部分有道理?

这个问题建立在前两个问题的答案基础之上。仅有作者的想法是不够的,还要有自己的想法。

4)      这本书跟你有什么关系?

为什么作者会给出这些信息?你有必要去了解吗?启发是什么?

通过做笔记让这本书真正属于自己

做笔记的意义

1)  保持清醒。

2)  主动阅读需要一种表达,无论是说还是写。

3)  有利于理解作者的思想。

阅读的目标:

1.      资讯类。例如,报纸、杂志等,因为可以很容易的理解,所以不会带来理解能力的提升。

2.      比自己的理解能力在某一方面高一个等级的读物。通过阅读这类读物,可以获得提升,增加理解力。

3.      娱乐。

阅读的方式:

1.      自我发现型。

2.      指导性,或称之为辅助型自我发现学习。

我们不可能总是有一位老师辅导,因此很多时候只能依靠自学。只有当我们离开拐杖,才能算具有了独立阅读的能力。

辅助阅读

阅读的分类:

l  内在阅读intrinsicreading:阅读书籍本身,与其它内容无关。

l  外在阅读extrinsicreading:借助其他资料辅助阅读。

辅助阅读的方式:

1)   相关经验。

用常事来辅助理解。

2)   其他的书。

延伸阅读。

3)   导读(commentary)与摘要(abstract)

尽量少用。A. 不一定对。B. 可能内容不完整。  C.受到影响。  D.养成依赖。

在主题阅读时有很大帮助,但是不能代替阅读。

4)   工具书。

阅读的四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基础阅读(elementary reading)

摆脱文盲状态。关心的是词汇与句子本身的理解。

1)   阶段一:阅读准备阶段。

l  身体:良好的视力与听力。

l  智力:起码的认知能力。

l  语言:口齿清晰。

l  个人:学习能力、注意力、服从等。

2)   阶段二:能够习读一些简单的读物

3)   阶段三:快速建立字汇的能力。

4)   阶段四:精炼与增进前面的技巧。

第二个层次:检视阅读(inspectional reading)。

1)   检视阅读一:有系统的略读(skim reading)或粗读(pre-reading)

a.      先看书名页、序言、副标题、宗旨说明。

b.      目录。

c.      索引(如果有的话)。根据前面所提的第一及第二步,判别出你认为的重要词汇。

d.      出版者的介绍。

e.      从目录中挑选几个看起来与主题嘻嘻相关的篇章来看。如果这些篇章在开头或结尾有摘要说明,就要仔细阅读这些说明。

f.       快速翻阅全书,翻阅的时候随时寻找主要论点及脉络。即使有后记,也要特别注意最后两三页。

²  难点是:要有背景知识,背景知识越多,速度及理解就越好。

2)   检视阅读二:粗浅的阅读 ~ 全局基础问题一

即,无论多难,从头到尾先读完一遍,碰到不懂的地方不要停下来查询或思索。

重点:不要因为细微的重点难点,就会错过那么清楚的一些大原则。

l  重点是速度:无论多难多长的书都要用这种方法迅速过一遍。

Ø  速读训练

a.      不同的内容应该有不同的速度。

b.      市面上的大多数速度课程都是加快基础阅读的速度。

c.      降低速度的原因:半出声、逗留与倒退

ü  解决方案:让眼睛跟着手指在书籍上的滑动而移动。

d.      表面意思的理解力。随着阅读速度的加快会加快。

第三个层次:分析阅读(analytical reading)。

全盘阅读、完整的阅读、优质阅读,且不限时间。目标是“把这本书读成自己的书”。

分析阅读的第一个阶段:整本书的主题是什么?作者如何运用一些根本性的次要主题或议题,按部就班得发展这个主题。

1)  规则一:依照本书的种类与主题做分类

l  通过书名获得启发

l  实用性 vs 理论性作品

实用性的作品是在教你如何去做;理论性的作品是在教你这是什么。

2)  规则二:用简短的句子说出整本书在谈些什么。

3)  规则三:按照顺序与关系,列出全书的重要部门。将全书的纲要你出来之后,再将各个部分的纲要也一一列出。

4)  找出作者在问的问题,或作者想要解决的问题。

分析阅读的第二个阶段:全是一本书的内容

5)  规则五:诠释作者使用的关键字,与作者达成共识。

l  理解关键字的意思。

l  理解关键字背后的意思。

6)  规则六:从最重要的句子中抓出作者的重要主旨。

l  难理解的内容。

l  出现关键字的句子。

7)  规则七:找出作者的论述,重新架构这些论述的前因后果,以明白作者的主张。

8)  规则八:确定作者已经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问题是未解决的。在未解决的问题中,确定哪些是作者认为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 全局问题二

分析阅读的第三个阶段:像是沟通知识一样地评论一本书的规则

A.     智慧礼节的一般规则

9)  规则九:除非你已经完成大纲架构,也能诠释整本书了,否则不要轻易批评

10)             规则十:不要争强好胜,非辩论到底不可。

11)             规则十一:在说出评论之前,你要能证明自己区别的出整整的知识与个人观点的不同

B.     批评观点的特别标准

12)             规则十二:证明作者的知识不足。

13)             规则十三:证明作者的知识错误。

14)             规则十四:证明作者不合理逻辑。

15)             规则十五:证明作者的分析与理由是不完整的。~ 全局问题三&

注意:规则十二、十三与十四是表示不同意见的准则,如果你无法提出相关的佐证,就必须统一作者的说法,或至少一本说法。你智能因为最后一点理由,对这本书暂缓评论。

第四个层次:主题阅读(syntopical reading / comparative reading)。

以主题为出发点,融合多本不同书籍的观点,进而完成主题分析。

第一、       准备阶段:观察研究范围

1)  针对你要研究的主题,设计一份实验性的数目。你可以参考图书馆目录、专家的建议与书中的数目索引。

2)  通过检视阅读,浏览这份书目上的所有书,确定哪些与你的主题相关,就主题简历清楚的概念。

第二、       主题阅读阶段:阅读所有第一阶段收集到的书籍

1)   浏览所有在第一阶段被认定与主题相关的书,找出最相关的章节。

2)   根据主题创造出一套中立的词汇,带引作者与你达成共识

Ø  无论作者是否实际用到这些词汇,所有的作者,或者至少绝大部分的作者都可以用这套词汇来诠释。

3)   建立一个中立的主旨,列一连串的问题

Ø  无论作者是否明白谈过这些问题,所有的作者,或者至少大多数的作者都要能解读为针对这些问题提供了他们的回答。

4)   界定主要及次要的议题。然后将作者针对个个问题的不同意见整理陈列在各个议题之旁。你要记住,哥哥坐着之间或之中,不见得一定存在着某个议题。有时候,你需要针对一些不是作者主要关心范围的事情,把它的观点解读,才能构建出这种议题。

5)   分析这些讨论。这得把问题和议题按顺序排列,以求凸显主题。比较有共通性的议题,要放在比较没有共通性的议题之前。各个议题之间的关系也要清楚地界定出来。

注意:理想上,要一直保持对话式的疏离与客观。要做到这一点,每当你要解读某个作家对一个议题的观点时,必须从他自己的文章中引一段话来并列。

除了实用之外的强烈感觉

1.      本书一直在强调把正在阅读的书当作一次与作者对话的计划,积极、平等、敏锐的探索彼此的内心世界。这让我在阅读过程当中可以有更多的代入感,进入一种忘我的状态。

2.      这些阅读的知识让我看到了那些经典名著之后,作者宏伟缜密的思维,把人物、情节、文化交织在一起进行的创作,可能远超一台高级计算机架构师的设计复杂度,这让我对作者这个职业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与敬佩。

3.      无论是阅读、还是写作一本书,这其实都是一个系统工程,与我们做项目、产品研发都是互通的。

不同观点

这本书毕竟是80年之前第一版,50年前第二版的书,所以某些建议不见得能够依旧很好的在当今社会应用。

a.      社会节奏加快,因此,我们已经从原先的从知识出发的阅读习惯,部分的转向从需求出发的阅读习惯。

b.      某些辅助性阅读还是非常有帮助的,例如,得到app的每天听本书,虽然是别人消化过的内容,但毕竟二三十分钟就可以听完一本书,的确是可以提高效率。

c.      提升理解力并非只有阅读这一种方法,杂志、网络文章也不一定是粗制滥造,有些内容也是深度思考之后的内容,不能全盘否定。

本人图书阅读历程:

这已经是第2次读这本书了,说实话,早就知道这本书非常重要了,但是因为读的过程中感到太过艰涩而中断。这一次,仅仅用1天就将其读完,还完成了读书笔记,我觉得有以下3个原因:

1.      心态改变。《心流:最优体验心理学》这本书对我的改变实在是太大了,他让我掌握了积极的心态,能够集中注意力,效率和效果都大幅提升。

2.      我知道这本书的重要与艰涩,所以,采取了书中所介绍的辅助阅读法,在网上搜索了一些书评,这样有利于我更容易的把握这本书的脉络。

3.      边读遍应用书中的技巧。尤其是分析阅读中寻找图书脉络的方法,很有帮助,让我在阅读的时候带着一个框架来阅读,就好像是做拼图游戏一样来读这本书。

 补充:

1.      《阅读一本书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书笔记弟弟篇 https://ask.hellobi.com/blog/qingdaohyy/10951

2.      《刻意练习:如何从新手到大师》摆脱低水平重复练习,获得一切突破性能力的底层方法论 https://ask.hellobi.com/blog/qingdaohyy/10887

3.      《心流:最优体验心理学》深度剖析保持专注高效,打开幸福之门的钥匙 https://ask.hellobi.com/blog/qingdaohyy/10944

推荐 0
本文由 胡艺友_数据胡 创作,采用 知识共享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3.0 中国大陆许可协议 进行许可。
转载、引用前需联系作者,并署名作者且注明文章出处。
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 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站是一个个人学习交流的平台,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有任何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删除有关内容。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