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心流:最优体验心理学》(全文4492字)深度剖析保持专注高效,打开幸福之门的钥匙——读后感

浏览: 5033

心流封皮-小.png

作者与图书背景

       [美]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MihalyCsikszentmihalyi)。积极心理学奠基人之一,“心流”理论提出者。前美国心理学会主席马丁·塞利格曼誉之为“世界积极心理学研究领军人物”。

       米哈里30年前,在大量案例研究基础上,开创性地提出了“心流”的概念。本书系统阐述了心流理论,进入心流状态的条件,从日常生活、休闲娱乐、工作、人际关系等各方面,阐述如何进入心流状态。对心理学爱好者和研究者来说,《心流》是理解积极心理学等领域不可或缺的理论素材;对大众读者来说,这更是一本提升幸福感和效率的行动指南。

心流是什么

     “心流”是指我们在做某些事情时,那种全神贯注、投入忘我的状态——这种状态下,你甚至感觉不到时间的存在,在这件事情完成之后我们会有一种充满能量并且非常满足的感受。

如何获得心流

       上图就是全书核心。难度太大会使人焦虑,太小会导致厌烦。因此,需要找到明确、有挑战、hold住的目标。一旦找到这种微妙的平衡,便可以进入“心流”所带来的最优体验。

心流的状态

       当一个人获得心流的状态时,通常会具有以下这些元素中的一项或全部:

       第一,工作可完成;

       第二,能够全神贯注;

       第三,明确的目标;

       第四,即时反馈;

       第五,心甘情愿;

       第六,充满乐趣的体验使人觉得能自由控制自己的行动;

       第七,忘我;

       第八,时间感改变——几小时犹如几分钟,几分钟也可能变得像几小时那么漫长。

“精神熵”阻碍了心流的产生?

     “熵”,即,无序的量度。大自然中大多数自发的过程都是“熵增”的过程,即从有序到无序。例如,燃烧会使热量释放,水放在空气中会自然蒸发。一切自发的物理过程就是“熵”增加的过程。

      米哈里则提出了“精神熵”的概念,即,外界的各种刺激会导致人的意识失序。

用“负熵”来克服“精神熵”,获得“心流flow”

       奥地利·物理学家、量子力学奠基人之一、分子生物学奠基人之一、维也纳大学哲学博士埃尔温·薛定谔在1944年出版了《生命是什么》,并在书中提出“负熵”的概念,即从无序走向有序的概念。例如,有机物就是对无机物的整合。再例如,种子整合光能、无机物等创造生命的奇迹。高等动物又可以整合更多不同类型的能量、物质与生命。直至上升到更高层的宇宙,将世间万物整合到一起,才算完整。

      借助上述思想,以及三十多年来的调研访谈,米哈里提出了 “精神熵”的反面就是“最优体验optimal experience”,称之为“心流flow”。

      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得出来,本书不是“鸡汤”,而是建立在心理学、哲学、科学、生物学等交叉学科基础之上的产物。

心流的本质:能量的整合

       表面上来看,我们通过实现能力hold得住的清晰目标来获得心流,实际上是指我们对于能量的整合。而且,整合的能量随着一次次目标的达成,技能的提升,会有序渐进的提高,其复杂度也在不断提升。由于自身能力也在提高,所以,不会因为挑战难度过大而无法完成导致的沮丧,而是可持续的发展。

心流的复杂度是有等级的

       初级阶段,我们的心流是无序的,或者可以认为没有心流;后来可以将自身的心流整合为有序状态;再后来还可以整合别人的心流;再往后可以将资本、技术、人力等资源形成更大的心流,其复杂度也就因此不断提升。这种心流又可以通过自己的影响力间接的影响更广的范围。

       如同金庸笔下的《天龙八部》,扫地僧能够用自身的意念化解南乔峰北慕容的对峙,这就是更高等级能量控制的表现。

动态图.gif

心流给人带来积极向上的力量

       心流的等级在不断升级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人类不断克服障碍,积极向上的过程。

       2000年米哈里与塞利格曼联手发表了《积极心理学导论》,这标志着积极心理学的问世。其中就包含着心流理论的许多内容。

       这一点也给我个人在生命的意义上带来了重大的启发。一方面是宏观与微观的统一性,一方面是冷眼旁观与积极入世的整合。宏观角度来看,每个人都会死亡,而且越高等的东西由于依附的东西越多而复杂,因此稳定性就越低。然后,从微观个体,我们又的确需要进步,需要提升。可是如果真的提升了之后的话,不但会催生个体欲望的进一步增加,还会使得人类整体变得更加复杂,其稳定性变得更低。宏观与微观似乎存在不可跳河的矛盾,这到底是我们的负担与不幸,还是我们的幸福与前进呢?这是人类的进步,还是加速走向了灭亡?

       《心流》给了我答案,那就是在可控范围内,整合能量朝着自认为好的方向去发展。这种方法既不是悲天悯人般的冷眼旁观,又可以避免被欲望的魔鬼所吞噬。整个过程按照自己预期的方向发展,而且是在可控范围内,进而将宏观的与微观世界相统一。

心流的发展需要与外部世界相统一

       任何孤立的系统都会朝着熵增最大的方向发展,直到其最大的孤立系统——宇宙,到处都到达了熵值的最大状态,于是一切活动就都停止了。在热力学第二定律预言的宇宙终点——热寂。

        所以,在最后一章“生命的意义”中,作者提出观点,每个人既有独特性,又是周围世界的一部分,只要个人问题能够与宇宙心流汇合,最终将收获生命的真谛。

为什么宗教对人的影响这么大,无论是否接受,至少它给了相信它的人一种生命的秩序感。这种秩序感因为承受住了现实生活中的种种挑战,因此最终变得坚不可摧。

下载.gif

(《天龙八部》扫地僧讲佛法:武功在求杀生,佛法在求渡世,两者背道而驰。是以若无慈悲法化解,学武越深,修禅元障碍就越大,此之所谓无功障。和知见障的道理一样,体内戾气越积越深,较之任何外度都要厉害。只有佛法越高,慈悲之念越盛,才能练习更多的绝技。但是到了这种境界,就会又不屑而去多学杀人的法门了。)

接受的力量

       要想做到与外部世界的统一,就需要学会接受现实。任何人实际上只不过是宇宙运行当中的一个元素,宇宙尤其自己运转的规律,盲目的否定现实,认为自己一切都是对的,最终只会违反宇宙运行的法则,有些类似于逆天而行。唯有接受现实状况,结合实际情况才能更好的施展才能,幸福感才有可能持续获得。

心流为何能带来幸福感

       在产生心流的过程中,那些产生心流能力较强的人,因为能够关闭无序刺激的干扰,所以,能够感到更加轻松。另一方面,这些人能够将注意力聚焦到待处理事务本身,因此效率大幅度提高。换个词,叫做“自得其乐”。

心流的生理基础

       脑科学上,通过对大脑的核磁共振分析表明,心流的前提是主动关闭大脑的前额叶皮层的一部分功能,进而集中精力与正在关注的事情上。此时,大脑会分泌“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等六种激素

获得心流的行为

       第一,   愿意为之付出的目标。

       第二,   有即时的回馈。

       进而全神贯注,忘却日常恼人的琐事,达到了忘我的状态。

       打游戏就是最典型的案例,难度不会太大,而且经常有反馈,所以能够玩儿很长时间却不感到疲倦。然而,为什么大多数人玩游戏到一定程度就会停止?这是因为对绝大多数人而言,打游戏无法使人提升,因此,它不是人们愿意为之长期付出努力的目标,自然也就不会长期持续下去。

工作与休闲,孰更幸福?

        通过大量的实验统计表明,心流出现次数更多的人,更容易感到幸福,他们也更加坚强、活跃、有创造力、专注、进取。出乎预料的是,工作时出现心流反应的次数为54%,远高于休闲时的18%。而且,经理人、管理者工作时达到心流的比例为64%,也远高于一般办公室职员51%或蓝领47%的比例。换言之,工作比休闲能够带来更多的幸福。

       然而,现实当中的人们绝大多数人更倾向于休闲。为什么休闲可以获得的心流更少,可是对人们的吸引力更高呢?这是由于社会文化给人带来的观念所致。大多数人认为工作仅仅是一种被动的劳逸,是面对生计迫不得已的妥协。在心不甘、情不愿的情况下,即使工作能够带来更多的心流,在主观意愿上也会更喜欢休闲。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难道工作与幸福在主观意识上不能统一吗?实际上只要像打游戏一样来工作就可以做到两全其美。我们主观上把工作可以当做一个游戏,并为此设定一个个的目标,每完成一个目标就类似于一次游戏通关,工作就不再是被动的奴役行为,而是将其转换为主观需求。

用“刻意练习”的方法可以带来心流吗?

       刻意练习”指的是制定目标、寻找路径、严格执行、及时反馈、迭代修正、完成记录。看起来和“心流”有异曲同工之妙,实际上却大相径庭。一个人可以通过刻意练习的方法来提高竞技水平,但是,如果目标是为了获得奖金,那么他的幸福感实际上是一种行为以外的外部刺激。然后,心流所强调的是如果一个人本身就热爱举重这项运动的话,那么练习举重过程当中的行为就可以带来幸福感,而非什么外部刺激。

为什么许多企业家不懂得“心流”同样会义无反顾的坚持他们的事业?

       那就是目标和使命感。企业家的核心精神有两点,第一是决策力,能够指明前进的方向;第二是通过资源整合达成目标的能力。这种力量是比独立事件所带来的心流更高层级的能量整合方法,所以它的力量如此之强大。

       这也说明,找到一个值得付出且有意义的人生目标就显得特别重要。他可以来自于同年的某种不行,因此,希望帮助他人。也可以是受到某种刺激而期望改变的目标。总之,只要目标明确而有意义就会指引我们获得前进的动力。

       这种目标可以是事业,也可以信仰或者某种兴趣追求,总之,它是一种可以在更高层面趋势能量朝着有序方向发展的目标。

心流来自于内部,而非外部

       心流所设定的目标一定是来自于内部的,如果来自于外部的话,那么就会导致欲望不断膨胀,每一次外部目标达成后带来短暂的快乐,等待的都是一个更加困难的挑战,让人无法获得喘息的机会。

       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在满足了基本的生理和物质需求之后,即使财富大量积累,幸福感却没有什么上升的原因。

       因此,作者强调心流应该来自于内部,则行动的本身就会使得人们获得幸福,这种体验是即时的,直接的,不依赖于外部刺激。

心流的应用

       除了工作,“心流”还可以应用于许多方面。作者从日常生活、感官、思维、人际关系介绍了获得心流的应用。方法无非是不断拆解目标,探索细微的差别,进而获得新的发现。

       除了可以从这些中性的刺激中获得幸福,作者在第九章还专门介绍了如何在挫折中自得其乐的方法。实际上不仅仅是挫折,很多负面的能量都可以转换为积极的动力,例如,仇恨、冷漠、自私、狭隘等等,只要方法得当,我们都可以将其当作游戏一样,拆解成一个个清晰且hold住的挑战,然后不断闯关,获得改变,超越自我。

一些可能不足以解释一切的想法


       第一, 如果每个人最终都将归于尘土,那么前面所说的动态平衡最终会趋于静止,而且这种过程是到达顶点之后会逐渐下降。

       第二, 无常在,心无常宽。意思是说人有生老病死,也有七情六欲。人生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而是时高时低,心流模型也是如此。

       第三, 人是多维的存在,是立体层面的综合,所以,心流的变现形式也是多元化的。

       所以,综合第一、第二、第三,我们可以推演心流模型可以有如下推演。

      11.png12.png   13.png   14.png

       真正的高手是可以根据现实情况灵活切换思维操作模式的,这方面可以看一下本人前面的文章《不完美,才完美》

第四,  创新。有研究表明,很多创造的灵感来源是在放松的状态下获得的,或许作者过于强调了通过心流集中注意力的作用。

       第五, 心流或者幸福是建立在一定的基础要素之上的,这三者为财富、健康与聪明程度。 见《重塑幸福》

道法自然,天地合一

       本书中讲解的制定目标的策略与《刻意练习——从新手到大师》是相通的,挑战是在能力可控范围之内与《抗压力——逆境重生法则》介绍的三种处理压力的策略也是相通的。感兴趣可以阅读本人另外两篇读书笔记。

《刻意练习——从新手到大师》https://ask.hellobi.com/blog/qingdaohyy/10887

《抗压力——逆境重生法则》https://ask.hellobi.com/blog/qingdaohyy/10818

《不完美,才完美》https://ask.hellobi.com/blog/qingdaohyy/9068

 

推荐 0
本文由 胡艺友_数据胡 创作,采用 知识共享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3.0 中国大陆许可协议 进行许可。
转载、引用前需联系作者,并署名作者且注明文章出处。
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 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站是一个个人学习交流的平台,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有任何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删除有关内容。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