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测总是大难题?数据分析指导业绩目标制定

浏览: 1280

12月,西伯利亚的高压送来寒冷的空气,伴随着浓厚的雾霾,滋养着北上深杭(没有广)互联网公司人的身心。年底报告需求正在疯长,又到了数据分析师们最忙碌的季节——预算季。由写字楼下全家买来的火腿肠,可以带来的大量碳水化合物,以此维持一天2000行sql后身体所必需的能量。也使数据分析师们的脑袋更加坚硬,可以抵御即将到来的密集拍脑袋。

 

在数据分析部工作的老徐深知,,是做年度目标中,最基本、也是最频繁被使用的方法。寒冷的冬夜,老徐打开了上任分析师祖传下来的《2017年度规划Excel表》,一行行新鲜更新的数据,给正在挠头掉了一地头发的市场部、销售部经理们送来了最新的素材。

 

世代做分析的大徐深知,增长率,是一种普通而关键的食材。历史数据只是目标设定的基础材料,乘多少增长率,才是化未知为肯定得关键。就这两个看似寻常的数据,在excel中发生着奇妙的变化。待经理们添加二斤口水,为了“这个目标值到底靠不靠谱”吵得面红耳赤以后。一份热腾腾的年度计划,遍随着CC所有人的邮件,传到每一个员工手里。成为指导明年一年,直到完不成再撕逼回来的美味!

拍脑袋是必需方法

大家都讨厌拍脑袋订目标,然而却没有更好的办法,真的不拍脑袋。虽然数据分析师们面试别人的时候,都喜欢出“如何预测销量”这种题目。然而自己做预测的时候,却都退避三舍,没有一个人敢跟老板说:“老板,我已经开发了阿尔法大狼狗,预测业绩一测一个准!”为什么,因为敢这么说的,都因为预测不准,库存积压,销量不足,被炒了鱿鱼。

本质原因有三。一:所有的预测都是以“过去的情形未来会重现”为前提的,然而这个前提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可能根本不成立。2016年12月有多少共享单车预计到2017年自己会尸横遍野呢?类似的场景在电冰箱、洗衣机、VCD、空调、彩电、电商、O2O、团购、VR领域已经见得太多太多了,这些红极一时的行业血都已经流干了。二:业绩是做出来的,不是算出来的。如果销售队伍不努力,模型有何用?三:本质上,预算是老板和销售之间的一场博弈。老板都希望给的资源少,产出多。销售都希望资源多,目标低。

即使模型精准预测了销量。如果定了一个较低的资源投入,销售团队也能造反。他们大可以:“预测不准导致资源不够”为理由消极怠工,最后销售业绩不好,可以全怪到预测不准上。数据分析师和销售吵架,最后死的一定是数据分析师。毕竟一个公司可以不要数据分析师,但不能不要销售。

简单拍脑袋是混乱的开始


拍脑袋,也有简单拍和科学拍之分。简单拍,今年业绩*增长率即可。到底增长率多少?靠老板们所谓“经验”一线销售的“感觉”来定。简单拍脑袋的下场,就是行动拍胸脯,遇事拍大腿,出错拍屁股,最后一地鸡毛。因为这样拍的毫无逻辑,做的好不知道为什么好,做的差不知道为什么差。最后所有部门都像瞎猫,努力等着属于自己的死老鼠。


有些数据分析师还爱凑这个热闹,计算个同比环比,然后也亲自撸起袖子下场开拍。“因为前年30%,去年20%,所以明年10%吧”。这样毫无科学可言,硬生生把数据分析师拉低到算命师傅一个档次。

科学拍脑袋是管理的工具


科学的拍,指的是通过分析,找到业绩增长驱动,业绩潜力空间,业绩ROI趋势。通过这三个分析,缩小拍脑袋的空间,设立业务假设。当业绩好/不好的时候,可以第一时间找到问题点,从而为管理层提供提升业绩的工具。这样比单纯的瞎猫碰死耗子的做法要强得多。

业绩增长驱动:我们的业绩到底由什么贡献。理清这个逻辑,对于后续的测算非常重要。比如:我们的业绩是靠忽悠新用户还是维护老用户?忽悠新用户的话,什么类型的新用户容易被忽悠?什么渠道的新用户可以被忽悠?每个新用户的LTV是多少?我们每个销售能扩展多少个新用户?把销售业绩分三等,上等的和下等的各是多少?这些基础数据,对于进一步判断:拍出来的增长率是否准确,有重要意义。可以说,靠谱的分析师在做测算的时候,是先知其然,之后再推算所以然的。


业绩潜力空间我们在目标群体/城市还有多少增长空间。这里的分析可以结合上一步,业绩增长驱动来判断。比如我们的业绩来自新客户,那么一个地区的新客户总量肯定是有限的,我们还能做多少?比如我们业绩来自新开店,那么一个地区优质地段也是有限的,我们还能做多少?潜力空间决定了我们增长的上限

 

这个数据的准确数值相对难获得,但可以通过侧面判断。比如买第三方报告,直接看我方在整体占比。比如爬竞争对手的网站,看对方的销量,走势,进而反推我方的市场空间。比如分析我方的发展态势,是否出现增速下降,营销ROI降低,等等问题,反推我方还有多少空间可以做。总之,即使不能很精准的获取数据,也能通过这三个分析,发现销售数据背后的问题,让拍脑袋的时候避免激进或保守。


业绩ROI趋势:我们赢得业绩的代价是否越来越大。这里的成本包括人力成本与营销费用成本两个大头。人力成本,一般针对实体渠道营销,看每个业务员能带来多少业绩。营销成本包括网络广告、市场营销等成本。通过历史数据,可以看我们的营销能带动多少业绩。

 

这里可以分点和线来看。点,看上等的优秀销售能做多少,去年声势最大的营销活动能做多少。如果拍脑袋拍出的人均产能,活动效益,接近甚至超越最佳状态,就说明这个数字不合理。或者说销售团队有了什么神奇的战术能做到这么牛。请他们自己想清楚理由并写下来,他们准备靠什么做到这么牛。这样以后遭遇问题,也能对着这些军令状,找到底是哪里做的不好。

 

线,可以看ROI的历史趋势。比如是不是我们营销活动ROI越来越低了,是不是人均产能遇到瓶颈了。这个分析结论,可以给出拍脑袋的下限:与近期趋势符合。如果拍脑袋的增长率,折算回ROI投入,符合目前趋势,那说明销售的能力至少和今年打平。如果拍出来逆转了趋势,照例,白纸黑字请大家列下来自己逆天改命的理由。军令状在此,出了问题该斩谁斩谁。


总之,最终结果可能还是拍,但通过上限下限的计算,可以有效避免不合理数值。也能让大家的注意力,从“数据分析师测算的准不准”,转移到:“我做的好不好上”只有业务部门努力想办法,才能把业绩做出来。即使做的不好,谁没有做到这个水平,也一目了然,管理层可以及时采取措施。比起算的不准,管理失控,才是领导们更恐惧的

科学拍脑袋该这么写报告

目标预测报告分三部分


第一:基础数据。这一部分是今年的实际数据。包括业绩数量、用户数、客单价、产品结构、营销费用等数据,这一部分是拍脑袋的基础。在列举这些数据的时候,把业绩增长驱动的分析结论直接放在基础数据下边,作为拍脑袋的参照。把业绩增长空间指标标在后边,这里是我们可能的最大范围。

 

第二:拍脑袋假设。这一部分是明年的预测数据。就是把传统拍脑袋的增长率,细分为各个假设。假设我们的人均产能为XX,假设我们的营销活动能保持当前的ROI,假设我们的新品能有更好地表现。等等等。假设列表中,直接把业务部门拟采取的重要举措列在后边,既能支持假设数值,又是一纸军令转,提醒业务部门:你们要为这个目标努力!你们要想办法!

第三:拍脑袋测算。这一部分是明年的预测数据。基于假设预测明年业绩。

这种三段式分析报告,在老板们看来是非常清晰的。要做什么事,得到什么成果,谁负责一目了然。避免了无谓的扯皮,真实情况尽收眼底。这里非常忌讳的,是原因结果一把抓。老板看不清楚哪里是实际数值,哪里是预测数值,预测的依据是什么。老板一看三不清的后果,就是有严重的失控感。感觉完全无法掌握业绩走势,自然不同同意这种预测方案。

 

本篇只是思维指导,具体业务模式不同,预测方法当然不一样,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直接回复陈老师具体问题,我们就事论事的深入解析。

最后,一个永恒的话题:现在都人工智能时代了,没有一个人工智能阿尔法三头犬能准确预测明年业绩吗?亲,没有!你需要的不是人工智能,是观音菩萨,明天咱们一起去南山寺烧两根香问问。




作者介绍:陈老师,在咨询行业打拼了9年,在如何诊断经营问题、建立分析体系、解决专项问题上有超过30个大型项目积累与实战,天善智能特邀专家。


数据分析职场路上有困扰吗?不妨到《数据分析师八大能力培养课程https://edu.hellobi.com/course/272 里聊聊!

视频课程特色:

从真实数据分析工作场景出发,训练实战能力

启发式教学+大量实际操练,培养属于自己的能力

不依赖于某个具体技术,也适合对数据分析感兴趣的学生、业务部门人士学习=

推荐 0
本文由 接地气学堂 创作,采用 知识共享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3.0 中国大陆许可协议 进行许可。
转载、引用前需联系作者,并署名作者且注明文章出处。
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 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站是一个个人学习交流的平台,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有任何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删除有关内容。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