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可视化的7个趋势

浏览: 2119

image.png

正由于数据可视化技术的发展和企业对可视化的重视,数据可视化领域的多方力量并驾齐驱,作者总结了目前数据可视化的7个趋势。

本文总结自ProPublica的主编——Lena Groeger,以及《金融时报》的数据可视化工程师——Jane Pong的一次公开访谈。

1. 用地图说话


现在可不是简简单单贴上一张带数字的地图就能说自己是在用地图可视化,用在数据可视化上的地图可多文章可作!例如在美国大选中,nytimes.com就用地图可视化形象展示了投票的地域分布:


0 (1).gif

还有一类有趣的尝试——等值区域图,等值区域图的区域大小与其区域的数值成正比,因此呈现效果往往与大众固有认知中的地图有较大出入,因此也被称为变形地图或扭曲地图。例如下图就形象地展示了08年间全球AIDS的人口区域分布:

image.png

2. 定制化数据集


当前全世界有越来越多的公开数据集可供各位使用,这意味着每个研究人员都能从中获益,如果你要从中做出突出的可视化结果就需要花更多心思了。有效避免此类事情发生的做法,便是收集特定问题的定制化数据,例如《金融时报》的<中国熊猫出口数据可视化专题报道>就这么干的。当然自己独干收集数据会造成一定的成本。

还有一些取巧的办法,便是对非结构化数据转化成结构化数据来做数据可视化,典型的做法就是文本分析中常用的词云:

image.png

3. 让读者动手


让读者更深刻认识数据的方法之一,便是让读者也参与到数据可视化的过程中,这样便可让读者先思考数据所揭示的东西,让读者对可视化所传达的意思更有印象。一个典型例子便是《纽约时报》的一个专题<家庭收入如何影响孩子的大学入学率>:

image.png

这个专题中,会先让读者预想“家庭收入”与“孩子大学入学率”的关系,再动手画出两者的相关线,然后再给出实际的相关线,同时还可以看其他参与者画出来相关线。

4. 感性的故事诉说者


尽管我们甚少把“数据”和“感性”放在一起讨论,但要是把它俩拆开就大错特错了,因为数据可视化便是一种容易让读者产生感性共鸣的科学技术。例如 Federica Fragapane和Alex Piacentini制作的专题<路上的故事>,通过路径地图来记叙6名难民寻求庇护所的踪迹及其路上的故事,关键是这个专题是每天更新的,让读者有种在追连续剧的感觉,也让策划专题的传播具有高持续性。

image.png

5.更佳的可视化界面设计


尽管在移动端设计可视化软件产品很伤脑筋,但为了适应日益常见的移动端办公需要,负责可视化产品设计的经理们更需要考虑多个使用端上的产品设计界面了。例如PC端上可以将可视化呈现得很复杂,但在移动端则需要把PC端上那些高度整合的图表拆成多个图表来呈现,再让读者自己去“右划”了;典型例子如《国家地理》杂志的<苏格兰摩尔人>专题,其在PC端用多个嵌套的复杂地图来呈现人口分布,但在移动端则为了用户体验将其化繁为简了。

《金融时报》的<一带一路>专题则有些许不同:在PC端上,地图缩略图置于占约30%的屏幕左方,而屏幕剩下的70%右方用于呈现清晰版地图;而在移动端,则是缩略图在屏幕的30%上方,清晰版地图置于70%的下方。

6.重要的事说一遍:简单 × 3


可视化领域的一个重要趋势便是简化。例如想要呈现一年中的枪击事件,该可以怎么做?《纽约时报》的一个相关专题就是用月历来呈现——把出现枪击事件的那一天,在月历上用深色标注出来。

image.png

再试想一下当需要给客户做展示你的调查结果时,该是呈现调查的众多细节,还是只需把核心发现用一两张简单的可视化图表再辅以动人的故事来打动停重呢?如下图中的<英国过去十年人口老年化>专题中,简简单单一张富含故事性的图表兴许更让然感触。

image.png

7.动图GIF


过去的可视化图表集中在静态图中,未来将会有更多的动态化的可视化图表,毕竟动态图让大脑在每一帧变化中感受变化,节省了在看静态图中还要读者发现趋势的脑力,同时还能减少图表的张数,简化了呈现界面,可谓一举多得。

我很喜欢的一个案例便是致力于保护野生动物的美国奥杜邦协会策划的<气候变化对候鸟迁徙影响>案例。他们的科学家通过模拟气候变化模型以预测未来北美气候变化对其候鸟迁徙定点区域,再用gif呈现出候鸟迁徙定点区域的北移变化。

0 (2).gif
image.png

推荐 0
本文由 EasyCharts 创作,采用 知识共享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3.0 中国大陆许可协议 进行许可。
转载、引用前需联系作者,并署名作者且注明文章出处。
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 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站是一个个人学习交流的平台,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有任何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删除有关内容。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