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画像系列】那些年我们总谈的用户画像

浏览: 3368

                     


什么是用户画像?

从中文的概念来讲,用户画像与用户角色非常相近,是用来勾画用户(用户背景、特征、性格标签、行为场景)和联系用户需求与产品设计的,旨在通过海量用户行为数据中挖掘出金子,尽可能全面细致地抽出一个用户的信息全貌,从而帮助解决如何把数据转化成商业价值的问题。

用户画像是将定性与定量方法结合在一起的载体,定性化的方法,通过对用户的生活情境,使用场景、用户心智进行分析来对用户的性质和特征做出抽象与概括;定量化可以对特征做精细的统计分析与计算,获得对于用户较为精准的认识,便于在数值排序的基础上实现核心用户的发掘与突出。

用户画像的数据来源

用户的数据来源分为静态数据动态数据,静态数据的获取可以依靠用户自己填写资料获取,但是设计的时候需要有一定的排谎机制,动态数据的获取基本就是依靠用户行为日志。


从数据的角度来看,用户画像就是一个对原始数据二次计算重构后的新数据,对计算增加了负担,对存储也增加了负担。所以我个人的建议是,在设计用户画像之前,数据分析师就需要根据对产品和业务的理解,预先设计好逻辑,这样就能够确定数据结构方面的设计。目前市面上的产品都是以传统统计的方式呈现,而我是比较倾向于以用户画像为入口模式,如下图所示,每个标签单击进去都是详细的信息,从抽象到具体逐步去体现用户画像的结构,这样的表现方式更加直观。


用户画像的特征

1.     动态性:

什么是动态性呢,用户数据的来源是有静态数据和动态数据两种,静态数据也叫属性数据,属性数据主要是涉及到人口统计特征,相对稳定;然而用户的行为数据是随时间而时刻增加的,用户的每次行为,都使得现有的用户画像发生改变。此外,用户受到其他用户的影响和外界的影响,比如环境、媒体等,都会使得用户画像改变,所以在设计的时候,要设计合理有效的动态更新机制。

2.     时空局限性:

首先,用户画像的目的是为了能够精准的刻画用户,从而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因此,用户画像对于时效性非常敏感,某一时刻的用户画像对该时刻的推荐结果最为有效。距离时间越远,精准度越低,参考价值越差。

其次,不同的应用领域侧重点不同,例如,营销领域的用户画像主要侧重用户的消费习惯,而在视频推荐领域,用户画像则主要侧重用户的观影喜好,因此需要针对各自的特点设计相应的用户画像,没有哪个用户画像一经构建就可以适用于所有应用领域。

用户画像的应用场景

1.     搜索引擎:比如Google的Kaltix算法就是将具有类似兴趣爱好的人归为一组,为属于不同组的用户给出不同的搜索排序结果,同时还利用IP、位置等信息进行基于规则的过滤。

2.     推荐系统:比如电商的当日推荐、新品推荐、他人购买之类的,还有输入法的联想词推荐等等。

3.     个性化业务定制:例如今日头条的个性化阅读。

4.     信用评级:比如芝麻信用。


用户画像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在很多应用领域,数据量正在以前所未有的规模生产和积累。与以往基于模型的决策不同,大数据时代人们大多是根据数据本身来进行决策的,大数据分析推动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移动服务、零售业、制造业、金融服务等。

大数据让我们在判断的时候能够更加精准,但是随之而来的就是面对海量数据,我们所要面对的挑战,首先,是数据的异构性及不准确性,就是数据预处理阶段所面临的各种问题,其次如何处理大规模的、增长迅速且非结构化的数据也是一项极大的挑战,这就要求我们在设计时着重思考,比如查询处理算法、查询调度、数据库设计、并发控制方法、恢复方法、数据体系架构等。

此外用户画像涉及到用户的隐私数据,因此数据安全也是一个挑战,因为个人信息安全不仅是一个技术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一方面要有“告知与同意”,同时要规范用户隐私数据的使用,比如超时销毁什么的,还要有数据风险控制机制,如果数据丢失、损坏、修改或者不适当公开等,要怎么处理。

用户研究可以说是大数据领域一个最重要的研究方向,跨领域研究是对研究者的一项挑战,希望大家多多留言给我们,一起探讨。



推荐 1
本文由 菜鸟数据岛 创作,采用 知识共享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3.0 中国大陆许可协议 进行许可。
转载、引用前需联系作者,并署名作者且注明文章出处。
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 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站是一个个人学习交流的平台,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有任何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删除有关内容。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