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札记5_《断舍离》

浏览: 1107

最近在看日本山下英子老师的《断舍离》,台湾的张德芬老师作的序,将自己的一些体会书写如下。

张德芬之断舍离

关于断舍离,张德芬老师有自己的见解:一个人想要幸福,就必须先放下对幸福的执念。

  • 断:停止负面的思考模式
  • 舍:顺从自己的内心,割舍既有
  • 离:松开“多就是好”的念头

山下英子之断舍离

在山下老师看来,断舍离的主角永远不是物品,而是一个人本身。当我们面对一个物品的时候,首先想到的不应该是“这东西还能用,应该留着”,而是“我要用,所以它是必要的。”

我们的生活就是由日常生活中平凡琐碎的家务事构成的。收拾物品,整理房间就是一件再平凡不过的事情。收拾物品实际上就是整理自己。

只有通过不断地筛选物品,自己就能够更加清晰地认识自己,从而更加准确地判断出自我的形象。

image.png


一个人所使用的物品能够反映出一个人的自我形象。了解自己,放下过去的自己,才能够发挥出自己的潜能。

  • 断:断绝想要进入自己家的不需要的东西
  • 舍:舍弃家里到处泛滥的破烂儿
  • 离:脱离对物品的执念,让自己处于游刃有余的自在的空间

断舍离和收纳术的区别

二者的区别就在于:

  • 首先,断舍离并非是以要把房间弄干净为目的,而是要通过收拾的过程了解并喜欢上真实的自己,实现自我肯定。
  • 其次,断舍离的主角不再是物品本身,而是自己,考虑的是自己是否还需要它。
  • 最后,一般的归纳术总是将着眼点放在如何保存物品本身上面,断舍离则是以不断地循环代谢为前提,让自己的居住空间永远保持着不断流动地状态

区别断舍离归纳术
出发点代谢替换保管维持
主角自己本身物品本身
能动性主动被动
核心轴感性、舒适、需要可惜、还能用
时间轴当下、现在过去、将来
意识选择、决断回避

断舍离机制

断舍离的机制就是选择和当下的自己相称的物品,将不需要、不合适、不舒服换成需要、合适、舒服,通过断、舍的不断交替执行达到离的境界。

微信图片_20190713155747.jpg

断舍离的精髓在于,先诊断出身边的物品在你的身上掠去了多少时间,占据了多少能量,然后通过筛选物品的行动,实现自我完善。

歌德曾经说过:“人类最大的罪是不快活”。只有通过身边的住所、职场等近距离的环境开始行动,我们才可以清楚地认识自己,让自己变得快活。

推荐 0
本文由 皮大大 创作,采用 知识共享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3.0 中国大陆许可协议 进行许可。
转载、引用前需联系作者,并署名作者且注明文章出处。
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 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站是一个个人学习交流的平台,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有任何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删除有关内容。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