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估算

项目估算

条新动态, 点击查看
这个问题很难直接回答,但这也是我们遇到客户后客户最喜欢问的问题。
 
实事求是的回答吧!构建一个可行的 BI 系统包括实施周期这都是需要做需求分析,数据调研,客户需求确认等几个过程,之后才是报价。
 
第一阶段,客户可能会大致给出一些需求,但是这些需求往往是很... 显示全部 »
这个问题很难直接回答,但这也是我们遇到客户后客户最喜欢问的问题。
 
实事求是的回答吧!构建一个可行的 BI 系统包括实施周期这都是需要做需求分析,数据调研,客户需求确认等几个过程,之后才是报价。
 
第一阶段,客户可能会大致给出一些需求,但是这些需求往往是很浅显的、不深入。在确定项目报价和实施周期之前,一定要深入客户现场经过初步了解,详细了解几个阶段基本上才能大概弄清楚客户的大致需求和项目边界。

第二阶段,进行项目调研,明确用户的实际需求特别是对数据源、数据质量要做一个大致的了解。通过之前的需求了解和对现有IT架构以及数据调研,基本上可以明确客户的真实需求以及大致功能模块,根据经验可以大致判断这个项目大概需要多长的周期以及投入的人天了。

第三阶段,其实和第二阶段要并行。项目中特别要注意,BI 系统虽然说是开发完成的,但是最终是人与人打交道。与人打交道的成本也必须要考虑在项目实施周期之内,客户对项目的支持力度有多大,客户 IT 部门是否能够全力支持对业务系统的数据提供数据接口,数据字典还是需要实施方自行调研?客户的要求是否苛刻,是否存在内部矛盾导致项目潜在的风险? 等等,这些可见和不可见的因素都是需要通盘考虑的,而这些因素可能会导致项目实施周期变长甚至拖延的情况,需要充分预计但又要不显山露水的把这些人天平摊到项目实施人天中去。

所以作为项目实施方来说,如果客户是成熟的,IT是给力的,基本上实施周期只需要考虑第一阶段 + 第二阶段的调研结果。如果客户是不成熟,IT 支持是不给力的,在资源协调上也是不给力的,就需要通盘考虑这三个阶段。
 
通常情况下,一个传统 BI 的实施周期比如基于一个大型 ERP 系统或者多个 CRM 系统,单人天开发的话基本上以季度或者半年为单位。需求分析与整理,业务流程分解,源数据调研基本上就能耗掉一个月左右;设计与开发至少是按月为单位 3 - 6 个月不等;最后上线测试维护基本上 1 个月。但是一般来说,BI 系统是一个迭代开发的过程,在第一次开发成果上线之后,可能需要1-2年甚至更长的周期来维护,迭代更新功能。
 
造价基本上除了考虑软件环境、开发工具的成本外,最大的成本就是人天。目前在国内基本人天从 2K - 8K 不等,高级咨询顾问可达 1W或以上/人天,拿这个人天价格一算基本上就知道整个项目的报价了。
 
作为甲方来说,是会拼命的压人天以减少成本;作为乙方来说,是希望合理的增加人天以高标准的交付质量来顺利的交付一个项目。总之,我个人觉得便宜没好货,过度的压缩成本只能使实施方在用人选择和交付内容上降低成本,最终交付一定会有风险,既影响了甲方也影响了自己。
 
所以,一个成熟的项目,应该是甲乙双方都站在一个尽量平等的角度合理的分解项目,有理有据的对项目每一个环节进行评估。既保证乙方的利润,又能保证甲方的交付质量,这样的项目才可能做到真正的成功。甲方一味的降低预算或乙方过度的追求利润,都会使得项目变成一个烂尾的项目,最终弄得双方都收不了场。
 
数据量不会有太大的要求,几个TB 级别的还可以考虑使用传统的 BI 系统,多个TB 建议考虑使用大数据。仅个人建议,因为目前为止我还没有做过 TB 级别以上的 BI 数据仓库。
如BIWORK所言,处于保密的原因,我们不可能分享真实项目估算的文档给你。这里我给出一个step by step的方法,你可以参照这个做估算。另外,在项目初始阶段估算是不可能非常准确的,但无论如何估算都是计划的基础,虽然说计划没有变化快,但如果没有计划,就根本... 显示全部 »
如BIWORK所言,处于保密的原因,我们不可能分享真实项目估算的文档给你。这里我给出一个step by step的方法,你可以参照这个做估算。另外,在项目初始阶段估算是不可能非常准确的,但无论如何估算都是计划的基础,虽然说计划没有变化快,但如果没有计划,就根本不知道哪里发生了变化。
 
首先需要搜集DW的三层表的信息,Staging基本就是源系统表的数量,DW和DM需要根据需求以及经验进行估算,这部分很难估准确,只能说尽可能的找到相关的信息粗略估算。接下来就是ETL,通常一张DW表就对应一个ETL Job,再在此基础上增加用于调度的Job。然后就是Report,Dashboard需要单独考虑,因为里面可能嵌套很多小报表;另外就是语义层(BO,Cognos, OBIEE这类产品都有)的工作量。整个系统全做下来还有其他的开发工作要做,比如Portal,权限控制等等,这些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来定。

5894
 
然后,需要你根据你的团队的生产效率,填写Zone2这张表,DW,ETL以及Report的简单/中等/复杂的设计+开发的工时。
 
5895
 
第三步,用zone1和zone2的数据 相乘 再相加得出总工时

5896
 
第四步,需要计算一些其他的工时,比如需求调研,测试,安装发布等等。这类工时有的时候用开发和设计的工时进行反推,比如乘以一个30%之类的(这个数字根据实际情况而定),或者根据WBS的内容测算。同时需要计算项目管理的工时(比如10%),以及考虑一些项目风险增加的contigency buffer(比如5%)。
 
第五步,接下来要根据项目的schedule,分摊总工时到需求调研,设计,开发,测试,发布这些不同的工程阶段,估算各个时段进场的人员以及人员等级,不同等级的选手价格各有不同。人员情况估算出以后,需要labor rate * 工时 加上 出差的差旅费情况(酒店+补贴+交通费)。有的最后还要乘以税率。
 
第六步,再计算软硬件以及技术支持的费用。
 
毛估的过程和逻辑其实很简单,大概就是这些内容,自己操作体验一遍就会明白怎么估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