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非死不可"方法论,如何创造20亿用户的神话

浏览: 1569

2004年,哈佛大学本科二年级学生马克·扎克伯格创建了 Facebook 网站。13年来,Facebook 用户数量一直以令人惊异的速度增长,现已突破20亿大关,成为全球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社交媒体帝国。

增长团队是造就 Facebook 辉煌的最大功臣。他们采用一套系统性方法——“数据科学”和“移情理解”双管齐下,准确了解用户的需求,而后迅速采取行动,满足需求。最近,《快公司》采访了Facebook增长团队负责人,揭开这支伟大而强悍的团队的神秘面纱。

快速持久,令人惊叹

2004年2月9日,哈佛大学校刊《哈佛深红报》刊登了一篇名为“数百人注册新网站Facebook” 的报道。报道称,马克·扎克伯格表示,截至昨天下午,已有超过650人注册成为 Facebook 用户。据他估计,截至今天早上,将有900名学生成为 Facebook 用户。扎克伯格说:“现在就拥有这么多用户,我感到非常欣慰。”

在哈佛大学上二年级的时候,扎克伯格创建了 Facebook 网站,帮助同学们相互联系。从Facebook 上线的那一刻起,这家社交网站便不断发展壮大。创立之初,Facebook 就让《哈佛深红报》感到惊讶,上线后不到一周便拿下900名用户。随着时间的推移,Facebook 的用户量一次又一次突破大关,并登上头版头条。2008年,Facebook 用户达到1亿,2010年达到5亿,2012年达到10亿。

在每月活跃用户量达到10亿后不到5年,也就是现在,Facebook 的用户量已突破20亿大关。创建以来的十三年时间里,Facebook 新用户数量一直以令人惊异的速度增长。对于Facebook 来说,赢得新用户成为一件唾手可得的事情。对此,Facebook负责增长的副总裁哈维尔·奥利文(Javier Olivan)也感到不可思议。

image.png

Facebook 负责增长的副总裁哈维尔·奥利文(Javier Olivan)

最近,《快公司》科技编辑哈利·麦克拉肯造访加州门洛帕克的 Facebook 总部。奥利文向他表示:“我一度认为只有在我们推出大量不同的语言版本,触及到不同国家的大量人群之后,我们才会迎来最快增长。但短短几年之后,我们便进入最高增长期。”

虽然奥利文并未预见到 Facebook 能够在全球取得如此巨大持久的成功,但他却是成功背后的主要推动者之一。10年前,他是 Facebook 第一支致力于扩大用户群的团队的创始成员,一直努力至今。

Facebook 的增长团队最初有8名成员,包括社会福利副总裁内奥米·格蕾特、核心数据科学主管丹尼·费兰特以及增长营销、分析和国际化副总裁亚历克斯·舒尔茨。

在科技产业,无数人羡慕他们的工作,纷纷慕名效仿。他们也愿意分享自己的专长和经验,解释 Facebook 的其它主要服务 —— Instagram、WhatsApp 和 Messenger 为何能够实现快速增长。

重新定义增长方式

通过认真探究所取得经验的方方面面以及 Facebook 的增长方式,这支团队重新定义了互联网企业如何实现规模增长。格蕾特表示:“我们是第一批真正采用数据和产品驱动手段,以此实现增长的团队之一。传统观点认为,增长主要是业务部门的责任。公关和营销部门的责任则是提高热度和关注度。”

格蕾特毕业于斯坦福大学,毕业论文围绕微型创业公司展开。2005年,她加盟 Facebook,是 Facebook 资格第二老的员工,仅次于扎克伯格。

这些老兵以及随后几年加入的新人拥有令人难以置信的效率。此外,他们也从未将自己的使命局限于扩大用户群。Facebook 致力于通过太阳能无人机等手段,为世界上的更多地区送去互联网,因为 Facebook 意识到,只有网民数量的不断增长,才能确保他们的服务始终保持增长态势。

此外,Facebook 还不断推出新功能和服务,例如“安全确认”功能。这项功能让 Facebook用户在遭遇灾难事件时标记自己是安全的,例如自然灾难。“安全确认”也出自增长团队之手。最近推出的“来‘赞’助我”工具则可用于个人慈善募款。

Facebook 甚至利用增长团队的学识推出相关举措,打击假帐户或令人反感的内容。在决定将 Messenger 剥离出主要服务,整合到一个自家研发的应用时,Facebook 要求增长团队对整个过程进行监督。

image.png

Facebook最初6年的用户人数增长曲线

2010年,月度用户人数达到5亿

如果说所有这些彼此不相干的功能和工具有什么共同点的话,那就是它们的成功都离不开“数据科学”和“移情理解”双管齐下的举措。通过这种双管齐下,Facebook得以准确了解消费者的需求。这种方式由增长团队在早期提出,现在仍用于新项目和新动议。

格蕾特表示:“有时候,我觉得我们就像是一支 SWAT 团队或者一支忍者团队。我们不仅仅负责增长,还要解决新问题,招募比我们更聪明的人,让他们更上一层楼。”

7000万用户天花板

从创立之初,Facebook便一直保持增长势头,但这并不是因为 Facebook 让“增长”成为了一门科学,或者有什么独家高精尖技术。2007年,Facebook 仍然在担忧一些最基本的问题,例如搜索引擎优化。现在听起来有些奇怪,因为这家社交网站很久以前就成为一个封闭王国,不允许谷歌检索站内信息。

但在当时,人们仍可通过谷歌检索到 Facebook。为了解决这个问题,Facebook 从 eBay 挖走了亚历克斯·舒尔茨(Alex Schultz)。他回忆说:“虽然并不是一项非常棘手的工作,但当时的 Facebook 没有一个人做在线营销,而我的职业背景正是在线营销,我就是专门干这个的。”

image.png

长营销、分析和国际化副总裁亚历克斯·舒尔茨(Alex Schultz)

在舒尔茨加盟后不久,Facebook 便遭遇一项巨大挑战——用户量似乎达到峰值,无力突破。舒尔茨说:“所有人都一度认为‘我们将拥有数十亿用户,我们将让世界上的每一个人使用这个网站’。但在达到7000万用户时,我们的前进脚步停止了。在此之后,所有人开始恐慌,担心能否突破1亿人。”

面对这项挑战,扎克伯格命令 Facebook 高管查玛斯·帕里哈比蒂亚组建一个团队,专门负责扩大 Facebook 用户群。这是一项综合性任务,不仅涉及营销,同时还涉及技术、设计和其它领域。帕里哈比蒂亚 2011 年离开 Facebook,做起了风投,现在是金州勇士队的老板。但他打造的增长引擎始终稳健运转,帮助 Facebook 征服更多网民。

在制定增长战略,将目标锁定为1亿用户时,帕里哈比蒂亚的团队将目光投向了国际市场,认为是一个重大机遇,但能否征服国际市场取决于说不同语言的网民能否顺利使用这项服务。

Facebook 并未像 MySpace 那样,系统性地分析和研究其它广泛使用的语言——在最初的英文版后相继推出了法语、意大利语、德语、西班牙语版本——而是开发了“志愿翻译”这项功能,让 Facebook 用户将内容翻译成新语言

借助于这项功能,即使晦涩难懂的方言也不对 Facebook 的使用构成障碍,确保任何一个人都不会因为语言障碍而放弃 Facebook。从某种程度上说,翻译志愿者对翻译工作的认识和理解超过某些付费专家。

奥利文表示:“他们的翻译很棒,超过专业翻译人员,因为这个群体非常了解这个产品。Facebook 的一些概念很难翻译,例如标记他/她。你怎么翻译?还有,戳他/她或者在他/她的涂鸦墙上留言,又该怎么翻译?在此过程中,Facebook 用户回答了这些问题,最终将这项服务翻译成100多种语言。”

数据移情双管齐下

最初,Facebook 的注册流程会点击离开主页,涉及到可填满5个屏幕的字段。后来,Facebook 将其缩减到7个字段,并直接放置到主页,这样用户就不会漏掉它,也可以快速完成注册。注册之后,新用户就能够查找和添加好友,马上发现 Facebook 的巨大价值。

此外,主页上还有一个链接,链接到布莱克·罗斯开发的通讯录导入功能。罗斯是火狐浏览器的打造者之一,当时也是 Facebook 增长团队的一员。

在这些举措中,任何一项都称不上神来之笔,但它们结合在一起形成的合力,却产生了非常显著的效果。舒尔茨表示:“这是一次规模庞大的最佳实践。”通过这些努力以及其它举措,Facebook 用户再度增长,2008年8月达到1亿。

image.png

加州门洛帕克的Facebook总部大楼MPK 20

墙上的气球组成英文中的“增长”(GROWTH)

拍照之地便是Facebook增长团队的大本营

到了2009年初,很多最为直截了当的改进都已收到成效,增长团队开始将目光投向数据。他们开始追踪用于寻找、注册和吸引新用户的技术,在微观层面判断它们的效用。

舒尔茨解释说:“其实都是一些显而易见的东西,例如我们打算发多少封电邮?我们发了多少?多少成功发送?是否被打开?是否被点击?收到邮件的人是否访问我们的网站?最后是否成为我们的用户?” 增长团队与数据专家费兰特密切合作,创建了一个“增长核算”系统,将他们的工作分解——新注册用户、活跃用户——以进一步了解变革带来的影响。

舒尔茨表示通过关注这些数据,硅谷的 Facebook 员工知道他们研发的产品是否与全球的特定群体产生共鸣。(他的样例用户:印度旁遮普农村的一名农户,第一次使用互联网,包括 Facebook。)舒尔茨说:“硅谷有一种观点,数据能够帮助你优化指标或者用户。现在的 Facebook 称得上世界上最大的数据公司。作为 Facebook 的分析负责人,我认为这种观念在根本上存在缺陷。数据能够让你感同身受或者说移情作用,这才是核心所在。”

移动平台带动增长

在增长团队不断前进的同时,移动计算时代悄然拉开帷幕。这场变革对增长团队的工作产生深远影响。奥利文说:“我们意识到很多 Facebook 用户与我们不同。我们使用的是4G上网的高端安卓或者iPhone手机。而他们使用的是非常低端的设备,信号很差。在这些设备上,我们的产品不能很好地运行。”

image.png

Facebook Lite拥有2亿用户,对手机配置和网络要求较低

2011年,增长团队鼓励 Facebook 收购的 Snaptu(以色列的一家创业公司)研发简装版Facebook,可以在基本的“功能机”上运行。这项技术——既不需要高端智能手机,也不需要高速数据网络——最终演变成 Facebook Lite。

Lite 是对硬件要求最低的 Facebook 版本,同时也是 Facebook 增长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2月,扎克伯格称 Facebook 在越南、孟加拉和尼日利亚等国的用户达到2亿。

开拓新兴市场这一挑战并不仅限于技术层面。让更多人投入 Facebook 怀抱是一项与过去截然不同的挑战。过去,Facebook 的新用户通常是电脑用户,成长于台式机时代。

现在,新用户更有可能在手机上使用 Facebook,而且可能刚刚用上互联网。这对设计决策的方方面面都带来了挑战,从最初的注册步骤到登录,再到其他方面的服务,Facebook 的老兵们从未停止过思考。

2011年加盟 Facebook 的设计负责人卢克·伍兹(Luke Woods)表示:“我们有电邮帐户。我们知道帐户是什么。我们的 Wi-Fi 概念模型是,你可以在某些地区上网,但某些地区不可以。类似这样的事情很多。我们发现必须认真反思大量类似的基本核心假设。”

image.png

设计负责人卢克·伍兹(Luke Woods)

如果你正在看这篇文章,你还记得在PC时代注册 Facebook 的情形吗?估计你已经忘记具体的体验细节,也不会意识到新用户在 2017 年获得的体验与当时的你有哪些差异。Facebook 在持续简化登录流程。

主屏幕一度使用实用的蓝墙,现在则主打人们分享东西的图片,传递 Facebook 的目标。它用更直截了当的“创建新的 Facebook 帐户”取代“签约加入 Facebook”,同时增加了“忘记密码?”链接,在用户出现密码输入错误时使用。

image.png

此外,Facebook 还抛弃了对手机的另一个假设——它们始终是私人设备。在某些Facebook 服务增长最为快速的市场,多人共用一部手机的现象非常普遍,就像一个美国家庭共用一台 PC 一样。为此,Facebook 推出了帐户切换功能,让两个或者更多人共享一个Facebook 应用,无需手动登录或退出。

除了重视 PC 到移动设备的过渡,Facebook 对其它重大变革同样非常重视。作为一家企业,Facebook 也在豪赌虚拟现实技术,但当前的重点是,平台从 PC 到移动设备的转变仍处于进行时,而不是一项已经完成的任务。

伍兹表示:“我认为很多人的步子迈得太快,认为移动设备已经成为过去,或者开始预测未来的产品会是怎样。现在,还有很多人的网络初体验是在手机上。”

发现需求,满足需求

Facebook 的“安全确认”功能虽是增长团队努力的结晶,但却是一项“计划外”功能。2011年,Facebook 向日本派出了一支团队,研究日本的消费者需求。日本人的手机都是独特的本土品牌。

奥利文说:“一周后爆发福岛海啸灾难,我们必须疏散我们的工程师。当时的情况就像一群20多岁的小伙子在东京迷路一样。我们将他们撤离到日本南部。他们最后撤到福冈,呆在当地的一家酒店。”

image.png

这一次从危险地区安全撤离的经历让 Facebook 的员工们意识到,在发生类似紧急事件时,Facebook 能够成为一个非常有用的工具,可以及时向朋友和家人发出警报。奥利文说:“正是他们研发了‘安全确认’功能,也就是当前 Facebook 使用的第一个版本。”

作为负责社会福利事务的副总裁,内奥米·格蕾特(Naomi Gleit)领导“安全确认”等能够造福社会的功能的研发。她说:“扎克伯格希望我们采用数据和产品驱动的方式,将其应用于其它问题的解决,因为这种方式不仅仅能够促进 Facebook 增长。”

格蕾特的使命包括研发“安全确认”功能、募捐功能,同时采取措施解决某些最为严重的问题,包括使用 Facebook Live 直播自杀。

image.png

格蕾特的社会福利项目设定了一系列指标,而不是为了树立 Facebook 的形象,展示Facebook 的社会责任感。从中我们不难看出 Facebook 增长团队的影响力。她说:“我们的终极目标是,推动现实世界的行动,能够在现实世界产生某种影响。”以募捐功能为例,这种功能的衡量标准是能够为慈善事业募集多少资金。

增长团队追求“务实”和解决现实问题,他们矢志不渝,直至取得希望的结果。正是他们的不懈努力让 Facebook 走上了一条成功之路。舒尔茨说:“作为一个团队,我并不认为‘聪明和智慧’是我们的杀手锏。我们的真正杀手锏是强大的执行力。”

奥利文阐述了增长团队的一个“杀手级特性”,那就是重视产品的价值。这种重视可以解释增长团队为何能够取得巨大成功。无数人最关注的是Facebook能够为他们提供什么服务。也就是说,只有真正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才能促进自身增长。他说:“世界上没有一支团队能够让没有价值的东西实现增长。

正如你了解的,所有没有价值的病毒式方案最终都内爆,因为它们已经无药可救,没有合适的产品和市场。”Facebook 推出的每一项服务几乎都获得普遍青睐。他们一直不懈努力,扩大用户群,现在已经突破20亿大关。Facebook 的成功给所有创业公司上了宝贵一课,只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和旺盛斗志,真正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并采取行动来满足他们的需求,梦想终有实现的一天。

(全文完,文章来自新浪科技,原文来自钛媒体)




(点击图片访问)

近期热门文章

高考数学140与高薪数据分析师之间有什么关系? (阅读量:1900+)

Python入门之生成海贼王云图 (阅读量:1400+)

用大数据全方位解读《欢乐颂2(阅读量:1400+)

Python尝试破解wifi无线密码 (阅读量:4300+)

爬取简书百万页面 分析简书用户画像 (阅读量:1200+)

快用13种数据思维“武装”你的大脑,驱动你的决策!(阅读量:2100+)

马云在2017 数博会的精彩演讲:重新定义世界 (阅读量:2600+)

大数据的发展,软件工程师的渐退,算法工程师的崛起 (阅读量:2800+)

行业趋势

国产商业智能 BI 这 20 年(1997~2017)(阅读量:4900+)

当互联网巨头从云端“抄底” BI 和大数据(阅读量:1800+)

2017年商业智能 BI 发展趋势分析  (阅读量:8800+)

深入分析 BI 数据可视化市场 SaaS 模式 (阅读量:2400+)

细说 SaaS BI 国际市场众生相,你准备好了么? (阅读量:1100+)

美云智数另辟蹊径,SaaS 企业应用发展的新趋势 (阅读量:2200+)


厂商新解

十七年的润乾壮士断腕的变革报表到计算的转身(阅读量:4200+)

中国产品从日本出发走向海外铂金智慧 Ptmind(阅读量:1600+)

美云智数,大数据时代的跨界搅局者(阅读量:2500+)

行业案例

美的大数据如何聚焦业务价值  (阅读量:4600+)

深入解读民生银行阿拉丁大数据生态圈如何养成 (阅读量:4100+)

大数据思维与价值核心:数据驱动和业务场景化(阅读量:2800+)

政府大数据面临的问题和阻力在哪里? (阅读量:2300+)

人工智能

变革与复兴,大数据时代的人工智能 IBM Watson (阅读量:2200+)

数据分析认知计算 Watson Analytics 试用体验 (阅读量:3200+)

刘强东:大数据、人工智能是京东新核心 (阅读量:1200+)

深度解读大规模深度学习工具的当前趋势(阅读量:1100+)


数据分析精选

哪些人能做好数据分析?(阅读量:3800+)

常用的数据分析方法论和数据分析法   (阅读量:2200+)

数据分析师的能力和工具体系 (阅读量:2500+)

数据分析师的十大吐槽,看到第九条你一定想转 (阅读量:1700+)

8 种热图用法揭示用户的网站浏览行为 (阅读量:1400+)

数据产品经理的工作类型和能力要求  ( 阅读量:2300+)


商业智能 BI 精选

五大需求黑洞,吞噬你的 BI 项目 (阅读量:3100+)

Gartner 2016商业智能与分析平台魔力象限 (阅读量:1800+)

这篇文章才是对敏捷 BI 的客观理解 (阅读量:1900+)

OLAP 解析与发展方向 (阅读量:2300+)

阿里云技术:我们该如何做好一个数据仓库? (阅读量:2500+)

零售行业 BI 建设关键两步做好就行 (阅读量:1200+)

大数据精选

一篇深度思考的文章,让你认识并读懂大数据(阅读量:1300+)

大数据思维十大核心原理 (阅读量:1900+)

大数据告诉你,为什么你逛个草榴就贷不到款了! (阅读量:4900+)

从ZARA、HM 看大数据营销的认识误区 (阅读量:1900+)

携程大数据实践:高并发应用架构及推荐系统案例  (阅读量:1300+)

写给大数据开发初学者的话(阅读量:2500+)

2017大数据版图最新发布,高清无码与趋势分析(阅读量:2700+)

大数据应用落地分析 (阅读量:2200+)

互联网金融与大数据风控相结合的九大维度 (阅读量:2500+)

2017年大数据的十大发展趋势  (阅读量:2600+)

其它推荐

亚马逊数据专家十年经验总结:成为数据科学家的关键四步(阅读量:1800+)

海量数据汹涌而来,Hadoop不再一家独大 (阅读量:2800+) 

百度内部培训 PPT | 数据分析最专业最入门的资料  (阅读量:5300+)

人人都会用到的数据可视化之常用图表类型 (阅读量:1400+)

扒一扒中国女排夺冠幕后的数据分析 (阅读量:8900+)

数据科学家正在使用的十种程序语言和工具 (阅读量:2200+)

万科最新大数据市场研究手段曝光 (阅读量:3800+)

大数据正在改变的十三个行业  (阅读量:1900+)

大数据体系必备术语知多少? (阅读量:3500+)

天善智能 www.hellobi.com 是一个专注于商业智能BI、数据分析、数据挖掘、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的垂直社区平台,拥有 6 万+名注册用户,95% 以上来自全国各地近 4 万家甲方企业。平台管理各种社群 300 余个,所有用户均来自数据类相关的一线技术开发、Tech Lead、PM、架构师、VP、CEO,是国内最大的数据领域垂直社区。

>>  点击查看近期活动  <<

关注天善智能,关注大家都在关注的技术社区

推荐 0
本文由 天善智能 创作,采用 知识共享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3.0 中国大陆许可协议 进行许可。
转载、引用前需联系作者,并署名作者且注明文章出处。
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 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站是一个个人学习交流的平台,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有任何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删除有关内容。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