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结果不被重视?因为你忽略了一个重要指标

浏览: 3721

想了解自己数据分析能力到了哪一层,戳{数据分析6个能力等级}

想和大牛学更多思维方式,戳{和管理咨询顾问学思考}


看完觉得好,可以转给那些做PPT和报表做得很辛苦,却不被重视的同学看看。

鼓励一下自己:我们有办法让数据更生动,让分析更有价值,让我们自己更受欢迎。(*^__^*)

 

这个被忽视的指标叫:搓机率。

搓机率含义:在你汇报报告的时候,现场搓手机的同事占全体到场同事的比例。

搓机率直接反映了业务部门的同事对你的报告的兴趣度与重视度。

搓机率很低的时候,现场同事目不转睛的看着大屏幕,讲解中不时有互动,频频点头以示认可,手机响了直接摁掉。这才是数据分析汇报应有的效果。

 

然而并没有!

真实的数据分析汇报往往是这个样子!

自己:越讲越兴奋,分析背景→分析思路→指标解释→描述性统计→综合分析→建模→分析结论→业务建议,一路撸下来,感觉酣畅淋漓,毫无破绽。

听众:听到描述性统计就开始纷纷拿出手机,看邮件的,刷微博的,逛知乎的,藏在自己笔记本屏幕后边偷偷干活的。最后业务建议部分可能有人抬头看一眼然后继续埋头耕耘的。

 

这个时候搓机率相当的高了,陈老师从10年就开始默默收集搓机率指标(没有智能机的时代叫低屏率:低头看笔记本屏幕的比例。),发现一般8人以上汇报,搓机率可以达到60%以上,首次抽手机的时间一般都是在开场20分钟,讲完描述性统计的时候。

 

当初求数像条狗!

看完报告嫌俺丑!

是不是很多业务部门的真实写照


为什么会这样?原因有三       

1.   不能看:一个10人会议室,氧气浓度只够正常呼吸20分钟,20分钟以后会因为大脑缺氧而难以思考和集中精力,如果汇报拖得太长,别人想看也很难了,必须干一些不那么复杂的事情,比如刷刷微博什么的

2.   不懂看:你面对的这些人当初就是数学不好才考的什么工商管理,企业管理,行政管理,现在要他们在20分钟以内搞懂你十多年积累的数据知识????

3.   不想看:关我什么事?关我什么事?关我什么事?整个分析建模过程都是数据的职责,业务方最多看一眼业务建议,如果建议和常识差不多就觉得没啥价值,如果和常识差很多,嘿嘿,小子我们来理论理论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十二字要诀:抓住要害,引起兴趣,缩短长度

 

首先,抓住业务部门真正关心的问题,而不是他们问你的问题

举个例子,比如同一个问题:“这个月销售增速怎样?”背后可能有完全不同的背景:

背景一:销量冲很快,库存不够了,要不要补货?不补,市场投诉怎么办;补,引发积压怎么办?(这时候要看库存量和是谁在买)

背景二:正常情况业绩都是9月份才开始起的,现在6月就起,是不是出了异常?会不会透支后边的销量?(所有的销售异常问题,第一时间找渠道,找到爆发点)

这两个背景,看数据的方向完全不一样。如果提前和业务部门沟通清楚,定好方向,就好设计有针对性的分析方案,结果自然是高度被关注。

否则的话,不仅仅结果出来没人在乎,而且会陷入业务部门反复取数的困局里,今天要个销量数据,明天要个库存数据,后天要个会员数据,大后天要个渠道数据,半夜想起来哦光看现状是不行的再来个测算数据。“我知道你很忙,我也知道要提前提需求,但是销量事关重大我必须立即马上看到数,你要是有意见我让我们总监和你们经理沟通下!”许多毫无意义的加班就是这么弄出来的。

 

其次,汇报的时候以一个和人有关的,有趣的故事开头,引发兴趣

再举个例子,做了一个电话销售的分析,通过逻辑回归模型筛选名单提升外呼准确性,在汇报的时候,就不要先讲统计学,你可以这么说:

“刚进门的时候,我看到第一排座的那个红衣服的小姑娘,真漂亮,但是干的很辛苦,我看了5分钟她来回拨了不下20次电话,小姑娘手都敲酸了,好可怜,为啥呢?我们日常的名单,100个只能打通2个,剩下98个要反复敲也没鸟用,而今天,我要展示给大家的是如何只要敲25次就能敲出一个客户来。我们电销中心的美眉们都可以省点钱少买护手霜了,或者做个美甲什么的了,想知道怎么做到的吗,继续看……”

      1.以一个具体的人,具体的故事开始

      2.把结果量化成容易理解的例子

      3.突出分析是怎么解决要害问题的

要点如上,余下的大家慢慢体会哈

 

最后,缩短节奏,突出结论

一般来说,只有和自己的直属领导汇报的时候才是按正常的流程讲下来,因为领导要关注你做的是否有漏洞,关注细节。而和外部门,特别是业务部门汇报,要突出结论,可以把顺序调整成如下:分析背景→分析思路→指标解释→分析结论业务建议→描述性统计→综合分析→建模,争取在20分钟以内把主要结论建议讲完,之后有时间就看具体内容,没有时间就直接略过

 

总之,我们是分析顾客特征,了解顾客需求的专业人士,因此也要关注我们的顾客体验,关注那些看我们报告的同事的需求,用容易理解的方式表达,也是提升我们自身专业性的一种。


系统锻炼分析能力,戳:{数据分析师的第一门实战课}

最新文章,可关注陈老师公众号:接地气学堂





作者介绍:陈老师,在咨询行业打拼了9年,在如何诊断经营问题、建立分析体系、解决专项问题上有超过30个大型项目积累与实战,天善智能特邀专家。


数据分析职场路上有困扰吗?不妨到《数据分析师八大能力培养课程https://edu.hellobi.com/course/272 里聊聊!

视频课程特色:

从真实数据分析工作场景出发,训练实战能力

启发式教学+大量实际操练,培养属于自己的能力

不依赖于某个具体技术,也适合对数据分析感兴趣的学生、业务部门人士学习

推荐 11
本文由 陈老师 创作,采用 知识共享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3.0 中国大陆许可协议 进行许可。
转载、引用前需联系作者,并署名作者且注明文章出处。
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 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站是一个个人学习交流的平台,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有任何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删除有关内容。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10 个评论

表示第一次听过这个指标,孤陋寡闻了
当初求数像条狗! 看完报告嫌俺丑!总结的很到位!业务部门关心的场景还是聚焦在业务,好的分析师在这方面做得很到位。
这个被忽视的指标叫:搓机率。[呲牙][呲牙],记住了,谢谢陈老师
陈老师的系列值得大家都关注
谢谢老师
哈哈哈,其实还有其他被忽略的小指标可以慢慢分享。很多时候我们太专注事情本事,反而忽略了人的因素
(*^__^*) 嘻嘻……
转了,不错
一般部门这个指标比较低,因为一般会被要求快进或者直接被轰下台
哈哈哈哈
还是在乙方的时候留下的习惯,你会发现汇报的时候甲方听的爽最重要,要是人人都点头的话基本数据有点问题也没事,哈哈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