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红20年发展史

浏览: 1493

作者:挖数  腾讯数据产品经理 & 段子手

个人微信公号:washu66


中国从来不缺网红,十几年前当互联网还是拨号上网的时候,我们尝到了在网上阅读免费小说的乐趣。

文字时代

还记得当时在网上读痞子蔡的《第一次亲密接触》,第一次发现有人居然把网恋写进了小说,还写的这么痛彻心扉。

如果把整个太平洋的水倒出,也浇不熄我对你爱情的火焰。整个太平洋的水全部倒得出吗?不行。所以我并不爱你。

这么矫情的文字,也就那个年代写得出来。

网恋是那个年代的流行语,这样一本迎合大众潮流的网络小说,也自然引发无数点击,于是痞子蔡成了初代网红。

痞子蔡有多火?去当时的书店看看就知道了,几天之内出现了《第二次亲密接触》,《再一次亲密接触》,《无数次亲密接触》等山寨书,而书名都冠以痞子蔡。

痞子蔡之后,又出现了安妮宝贝、今何在等网络小说家,这些网络小说家的作品后续都拍成了电影作品,比如安妮宝贝的《七月与安生》,今何在的《悟空传》。

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当时的网红,我会用才华二字,像痞子蔡、安妮宝贝等都是才华横溢的人,他们驾驭文字的能力,绝对不是现在的标题党、云写稿可以比的。

图片时代

2003年左右,家家户户装起了宽带,网速快了,大家沟通的信息载体除了文字,越来越多的图片开始出现。

当时水木清华论坛上,有一个人的照片被大量刷屏,她就是“芙蓉姐姐”

夸张的动作,不羁的眼神,还有那S形身材,那股野马般的狂野,穿过屏幕抓住了无数人的眼球,引发了很多口水战。

而后姐姐不断地跨界,先是拍网剧,而后推出个人单曲《芙蓉说》,接着在各大电影客串

  • 2010年,客串张静初、陈晓东主演的喜剧电影《A面B面》

  • 2011年,客串陈楚河、贾青、张达明主演的爱情电影《月光恋》

  • ...

后面还开了一家传媒公司,可惜最终倒闭了...

但是也变漂亮了

有了一个姐就会有另一个姐,2008年凤姐开始冒尖。

最早,凤姐在上海陆家嘴附近发传单征婚,希望对方是清华或北大的硕士,身高1米8。

又称自己“9岁起博览群书,20岁达到顶峰,智商前300年后300年无人能及”。主要研读经济类书记和《知音》、《故事会》等人文社科类书籍。

出格的言论,反差的样貌,让网民纷纷把目光投向这个身高1米46,相貌平平甚至有些丑陋的中专毕业生。

而网络的群聚效应,也让凤姐从月入1500的家乐福收银员,摇身一变成为各大综艺节目的嘉宾,广告代言人

江苏卫视

代言胃药,出场费30万

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这个时代的网红,我会用勇敢二字,够出格,够勇敢。

到了2009年,此时新浪微博成立,140个字的发博限制,让用户没了在博客时代不知写什么的尴尬,于是用户蜂拥而至,从此互联网进入

碎片化时代

碎片化时代加深了网民的参与度,也带来了巨大的红利,在这里随便一个草根都可以获得巨大的关注。

即使你只是每天重复性地发一些无聊的话,比如这位博主每周五准时告诉网友周五来了

比如这个钟楼怪人,每天铛铛铛,吸引了80万粉丝

而两位姐也在微博获取了巨大的流量红利

流弊的凤姐,发个微博就能有3万+赞

都赶上二线明星了。

然后她还跑去发推...

2012年,微信公众号正式上线,依靠微信庞大的用户量,和粘性极高的朋友圈生态,公众号迅速成为移动互联网最大的碎片化信息平台。

很多之前的微博大号纷纷将粉丝导入公众号,成为公众号的第一批网红。

这里边佼佼者有靠写毒鸡汤吸引女性粉丝的咪蒙

咪蒙到底有多少粉丝?

新榜指数的数据显示,咪蒙公众号头条阅读在300w+,粉丝在2000w+。

她一天一更,标题非常惊悚,内容非常挑拨情绪,以煽动男女对立为己任,她拳打渣男,脚踢直男,她消灭了全世界的男性,也消灭了自己的老公

与咪蒙能量相当的,还有占豪,一个靠持续输出正能量积累了上千万粉丝的公众号。

他鼓吹A股永远向上

他认为其他国家都处于火烤之上

他对祖国永远热泪盈眶

他的拳拳爱国心,隔着屏幕都能强壮你的心脏。

当然这些公众号网红都不是平白无故火起来的,在公众号之前,咪蒙在微博也有几十万粉,而占豪更是在博客时代就坚持每天写博,至今已写了6000+的博客文章,他们都是很早就练成用文字挑拨网民痒点的神功。

上述网红收割了大部分用户,但有一部分用户他们永远收割不到。

这部分用户的文化知识中等偏上,他们拒绝被洗脑,坚持特立独行,有自己的判断,有自己的价值观,追求的是诗和远方,他们是会站在高山上痛批咪蒙毒鸡汤的人。

他们是知乎用户。

知乎于2010年12月份上线,打一开始走的就是上层路线,邀请制,高知网红带量,走科普路线。

知乎的碎片化问答形式能提供多种观点相互碰撞,它本身崇尚的就是观点没有对错的多元化价值观,这样的平台和内容最吸引的是上进勤奋的大学生用户。

于是,一些文笔尚可的高知,成为了知乎上第一批网红。

这些高知或来自知名公司如微软、小米,或有高超的编程技艺并擅长写博,或云游四国,或本身就是剧作家能编故事,或颜值逆天还有知性气质,总之他们通过提供一些差异化的信息而成为网红。

这些网红,本可以依赖巨大的粉丝群获得很好的商业变现,只可惜互联网变化太快了,他们还来不及变现,粉丝就不值钱了...

去中心化时代

2012年8月,今日头条APP正式上线,他们的口号是“你关注的才是头条”,通过强大的个性化推荐算法,把关注点从网红迁移到用户的兴趣本身。

今日头条迅速串上新闻类APP第一位,把腾讯新闻、网易新闻挑下马。

2017年8月,今日头条旗下的悟空问答更是重金挖角300知乎大V,引起知乎震怒并摔下一句话

“真正有价值的内容产生背后,是深度的思考、是经年累月专业实践的积累、是同行交流的彼此启发。这是无法简单粗暴的批量生产、批量计价的。”

当然知乎最后证明了他是对的,悟空问答于18年7月被并入微头条,不再作为一个单独的事业部,运营不到一年就凉凉了。

但今日头条这种去中心化的模式,让知乎给学了过来,从此知乎大V的粉丝只有少部分人能看到他们的文章,大部分文章,都是知乎通过他们的阅读点赞数据形成兴趣标签,进而推送给他们的。

这种方式会让网红的粉丝效应大大下降,也会让更多的高质量文章获得流量。

而平台本身,通过这种方式避免了大V出走带来的风险,也通过高质量内容的凸显而提高了用户粘性。

头条的方式,也让公众号和微博学了去。

2018年6月,公众号的推送方式变成了信息流的模式,而微博,也采用了自己的个性化推荐技术。

去中心化时代,能输出高质量内容的人容易成为网红,但难以成为头部网红,或说难以成为高变现价值的网红,于是他们只能寻找下一个价值洼地,幸好他们总能找到。

视频时代

网红借平台而红,平台也借网红而火,每一个新平台的诞生都会催生出新的网红。

视频的平台其实很早就有了。

从2005年上线的土豆网,2006年的优酷,到2009年的B站,2012年的虎牙,2014年的斗鱼,再到最近的快手抖音。

视频的形式也从长视频、直播,到弹幕、短视频。

各家平台都有各自的网红

靠喊麦和社会摇火起来的MC天佑,最火的时候《快乐大本营》、《天天向上》轮番请他当嘉宾,其甚至在节目爆料年税后收入在8000万以上。

可惜后面因涉毒被全网封杀。

曾经的斗鱼一姐,逗逼的女工程师,靠直播火了后还发了单曲《童话镇》,连续在各大音乐平台霸榜。

可惜最后自己作死被封杀。

同样下场的还有温婉、莉哥。

事实证明,好好卖艺,不乱说话,行为端正才能成为一个长周期的网红。

比如好好吃竹鼠的华农兄弟

这对兄弟上演了什么叫花式吃竹鼠

还有能造出金属脑瓜崩的手工耿

“耿帅出品,必属废品”,这位中国版爱迪生向世人展现了如何变废为废,如何成为一个真正无用之人!

看着他一本正经地表演搓澡剑,简直想打他

但又不由得觉得他说的有道理

“关注绿色另类人群,让这世界多姿多彩”。

当每天挤地铁坐公交,朝九晚九周末加班,战战兢兢唯恐裁员,被城市的钢筋水泥压得透不过气时,我经常不由自主想念小时候农村的碧海蓝天,那时候的自己,无忧无虑,每天快乐得就像手里的纸飞机,轻飘飘的。

那时的自己有梦想,不浮躁,会因为一些小事快乐很久,人与人的关系简单纯粹。

我发自内心觉得自己也曾是这样的“绿色另类人群

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最近这段时期的网红,我会用回归二字,回归本真,回归美好,回归纯粹。

不管是哪个平台的网红,如果要保持热度,不可或缺的是日复一日对内容的持续输出,如知乎的张佳玮,基本上一天就会回答2个问题,抖音的“真好哥”陆超,每天都会在镜头前发几个“真好”的视频,即使你不屑于他们的内容,但这种风雨不改的恒心已不是常人能做到的了。

关于平台,你会发现每一个大平台的崛起,都伴随着某种方式的创新,这种创新可能是信息载体的创新比如从文字到视频,或者是硬件的升级比如从PC到手机,比如博客到微博、公众号,或者是信息互动的创新比如微博的140字、知乎的问答、头条的个性化推荐和信息流,或者是用户体验的创新比如抖音快手,让视频的拍摄和美化简单到一气呵成。

因此有时会不由得思考,未来10年,下一个诞生网红的平台是哪个?是谁会先涌入这个新的价值洼地?这个平台的信息载体是什么?交流方式是什么?


END

延伸阅读:

1.论程序员怎么拥有咪蒙的文笔

2.数据来看吃热狗王校长的微博究竟有多火!

公众号后台回复关键词学习

回复 免费                获取免费课程

回复 直播                获取系列直播课

回复 Python           1小时破冰入门Python

回复 人工智能         从零入门人工智能

回复 深度学习         手把手教你用Python深度学习

回复 机器学习         小白学数据挖掘与机器学习

回复 贝叶斯算法      贝叶斯与新闻分类实战

回复 数据分析师      数据分析师八大能力培养

回复 自然语言处理  自然语言处理之AI深度学习

推荐 1
本文由 人工智能爱好者社区 创作,采用 知识共享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3.0 中国大陆许可协议 进行许可。
转载、引用前需联系作者,并署名作者且注明文章出处。
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 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站是一个个人学习交流的平台,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有任何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删除有关内容。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