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Power BI 创建AARRR报表之一:提升活跃度(Activation)

浏览: 5234

提升活跃度(Activation),也称为激活。

在上一篇博文中,我们介绍了“新增获客”,并给出了LTV、CAC等几个常见的概念。德鲁克有一句经典的名言:“企业的唯一目的就是创造顾客”,尤此可见新增获客的重要性。新客获取,通常关注的是获客的数量(当然获客成本也非常重要),而提升活跃度(Activation),通常关注的是所获取的客户的质量。因为客户质量的高低,或者获取的客户是否是有效客户,直接决定了获客之后,能否覆盖,以及多久才能够覆盖获客的成本。


那么,肯定有朋友会问,理想情况下,什么样的客户质量才算好,要多久覆盖获客成本才合适呢?

如果想提高收入和盈利水平,应该重点关注以下指标:

LTV:CAC >3,越高越好。客户生命周期价值,至少是获客成本的3倍,当然越高越好。

CACpayback<12个月,越小越好。理想情况下,一年之内的投资回报(把获客作为一项投资)就应当能够覆盖获客成本,以后的都是另赚。一些垂直行业可以做到5到6个月,甚至低于3个月,那么获客的投资回报就会非常可观。

简单来说,获取客户是个烧钱的动作,烧钱谁不会呢?关键是:

(2)从哪些渠道(where),才能获取到优质客户(高LTV)? 这里主要考虑的是流量成本,以及客户属性。

(2)如何(How)把烧出去的钱,转变为实实在在的回报(payback)?,这里更多地是考虑转化率、转化手段。



Why-为何要重视提升活跃度?

答案是,获客成本增长得太快太快,普遍的观点是获客成本较两年前翻了10倍以上。


以互联网金融行业为例,在P2P初见雏形时,获得一个客户的成本只需10元,现在翻了好几十倍,目前业界对获客成本的估算在800元,甚至超过1000元,有的甚至超过了3000元,这样即使获得了客户,也不一定是有效客户,必然带来极大的运营压力,并导致亏损。例如,有媒体报道称,陆金所2015年亏损高达4.15亿美元,即近30亿人民币, 其中获客成本占亏损额八成以上 。

也就是说,早期获客的历史成本(10元)很低,自然不需要关注提升活跃度;而当前获客的边际成本(3000元)非常高。目前已经无法通过足够的收益来覆盖获客的成本。而促销推广转化等等提升活跃度手段的成本,虽然也不断增长,但增长的速度要慢很多。把更多公司资源,从新客获取,转移到提升活跃度,是更加明智的资源配置方式。


影响获客成本高低的因素有很多:

  • 宏观因素:人口红利时代,新增获客很简单,但目前人口红利正慢慢衰减,导致新增获客越来越困难,成本变得更加高昂。
  • 技术因素:移动端,获客成本,就比PC端高很多。
  • 市场饱和度(行业生命周期阶段)
  • 微观因素,如:用户需求、客单价、另外还会和用户购买频次、用户地域情况、用户属性等。

获客成本的构成,包含流量成本、转化率、促进转化的促销活动成本、返现、贴息等等。



什么是客户活跃度

从不同的角度来看,活跃的定义有所不同。


(1)在过去一段时间内(如过去3个月内)有购买交易记录的客户,称为活跃客户。

这里的活跃客户,是相对于流失客户\休眠客户\沉默客户而言的。其共同特点在于都是客户,曾经发生过购买行为存在交易记录。主要区别在于,最近一次购买行为所发生的时间,是否发生在所定义的时间窗口期内。根据所处的行业特点,时间窗口期有所不同,有的选取最近3个月,有的选取最近12个月。

与时间窗口有关的参数,包括:起始日期(Startdate)、时间间隔(Interval)、期间数(Period)。

例如,如果将今天(或者说数据集中有记录的最后一天),作为起始日期,选取月份作为间隔,那么过去3个月应当选择的期间数为-3.

(2)在本期(如本季度)中有购买交易记录的客户,称为活跃客户。

这里的活跃客户是逐期的,每期当中的活跃客户,包含了新增客户,和回头老客户。

在上一篇博文中,我们给出了活跃客户数的定义:

【(本期)活跃客户数】=新增客户数+老(回头)客户



客户活跃度的相关指标

提升活跃度的关键指标,是活跃客户数,或者活跃客户率。通过提升活跃度的同时,也需要提升客户粘性。

客户粘性是站在客户视角来看的,如果某个客户每期都持续购买,那么就有很高的客户粘性。活跃客户率是站在整体角度来看的,如果整个客户构成都是以高粘性的客户为主来构成的话,那么每期流失客户自然占比很少,活跃客户率会很高。

提升活跃度,激活客户的主要目标就是提升客户粘性,以更低的成本,同老客户开展更多的后续交易。

主要指标有客户回购率、客户复购率,以及活跃客户率。

【客户回购率】=(某段时间内)回头老客户数/期初客户数。

【客户复购率(按客户计算法)】=(某段时间内)回头老客户数/期间客户数。


注:客户回购率和客户复购率,两个指标非常相似,分子相同,分母有所不同。

客户回购率,是相对于期初LTD客户数而言,计算当期中发生购买的老客户所占的比例。分母为之前所有有购买记录的客户数量总和,包括已经流失的那部分客户数,不考虑当期新增客户数。客户回购率是衡量的维系客户能力的指标,反映的是对公司在期初的整个客户资源,在当期进行变现的能力。

客户复购率(按客户计算法),是相对于期间发生购买的活跃客户而言,当期中发生购买的老客户所占的比例。分母仅考虑了当期中有购买记录的新增客户+回头老客户,不包括已流失客户。客户复购率是衡量的是老客户比例,即当期客户中,有多少是由老客户构成的。如果当期没有新增客户,客户复购率可以达到100%。如果新增客户占比过低,会影响客户资源的发展和持续性;但如果新增客户占比过高,通常意味着本期的业绩需要较高的获客成本来支持,简单来说主要通过烧钱的方式来支撑。

计算客户复购率,还有一种方法,是按订单计算法,这里不展开讨论。

由于分母的不同,通常客户复购率的数值,要比客户回购率更大。



使用POWER BI开展AARRR可视化分析时的要点

复购率分析中,Power BI中的图表选取策略


•    分析思路:在数据量不是很多的情况下,可以使用柱形图来展现。其中百分比柱形图,更易于展现构成。

•   以计算【客户复购率】为例,要同时显示【新增客户数】和【回头老客户数】

•   如果堆积显示,选取堆积柱形图,尤其是百分比堆积柱形图,就强调期间活跃客户数的客户构成。

•   如果并排显示,选取簇状柱形图,就是强调新增客户,与回头老客户之间的对比;更易于分别显示出新增客户数和回头老客户数的变化趋势。此时如果要反映出构成的变化,可以添加一条折线,来反映复购率。

Clipboard Image.png

通过选取不同的国家、产品类别。

很容易开展交互式探索分析,得到老客户基础不断增长、客户复购率不断上升的那些产品和地区。





客户回购率分析中,Power BI中的图表选取策略

Clipboard Image.png

回购率分析时,可以看出上一期的柱形高度,实际上反映出了的【客户回购率】分母,期初客户总数。

本期不仅新增了一些客户数(红色数据序列),而且还将上期(期初)客户总数分为两个部分:流失客户 + 回头老客户。

影响【客户回购率】数值大小的主要因素,除了分子分母以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那就是期间的选择。比如在上图中,选择季度作为期间,以及选择月份作为期间,得到的回购率曲线图,是有差异的,而且客户回购率的计算结果有较大差异。因为以3个月为期间考察客户的回购情况,会将更多客户计为回头老客户。




许多时候,我们希望动态突出显示图表中的某一段折线,或者某一组柱形图。比如某个季度当中的几个月份,这时候我们可以通过“逐层”地进行突出显示:

Clipboard Image.png

通过选中2016年第2季度的柱形,可以对下方柱形图的三个月份,进行突出显示。同时对各国家、各产品订单数量进行交叉筛选。


另外,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国家、产品,对回购率的变化趋势进行交叉筛选:


Clipboard Image.png

可以查看不同国家地区、产品的回购率趋势线的变化,以及不同类型客户的占比情况。


客户活跃率分析中,Power BI中的图表选取策略

Clipboard Image.png


可以通过客户复购率、活跃客户率,来查看各个产品的客户粘性和客户活跃程度的变化趋势,并选择具体产品类别,按不同国家和地区来查看:

Clipboard Image.png





综合图表


现在,我们将客户复购率、客户回购率以及客户活跃率,同活跃客户数放到同一个复合图表中进行展示。

将这三条曲线与活跃客户数叠加在一起可以看出客户黏性/活跃度的健康程度。

理想的情况,客户回购率和复购率曲线都不随着用户数量的变化而变化,普遍保持着上升的趋势。逐步上升的回购率,反映出的是为公司长期创造价值的老用户的比例持续增长。

另外我们还可以创建一个综合性的图表,对产品的综合价值开展分析:

Clipboard Image.png


从产品的角度出发,可以用散点图和十字线,来构造一个波士顿矩阵图,将规模指标置于X轴上,将比率置于Y轴上,很容易看出各个产品的综合价值。

Clipboard Image.png

也可以将毛利等指标添加到散点图中,形成气泡图,来更加综合地反映产品价值,并使用切片器进行交互式查看。

理想情况下,位于第一象限的高订单数量、高复购率的产品最具吸引力。


有关客户活跃度、复购率、回购率等指标,来衡量促进客户活跃度的工具和图表就介绍到这里。

在下一篇博文里,继续介绍用Power BI开展AARRR分析的内容。



有关Power BI更多玩法,请关注天善智能在线课程 https://edu.hellobi.com/course/76

目前已经有许多免费视频可供观看。

像Tableau一样玩转微软Power BI

推荐 5
本文由 PivotModel刘凯 创作,采用 知识共享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3.0 中国大陆许可协议 进行许可。
转载、引用前需联系作者,并署名作者且注明文章出处。
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 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站是一个个人学习交流的平台,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有任何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删除有关内容。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4 个评论

视频看了,很详细,希望更新快点,感谢
好的,谢谢!
老师有没有练习数据
在哪儿 看的 给个链接 兄弟 aha moment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