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例】如何用数据智能提升产品留存率

浏览: 2672

引言

纳尼?!听说暴走王尼玛一次改版就能把App启动次数提升1.5倍,单次访问时长提升1.3倍,次日留存提高1.3倍……你坑我吧?!

1.png

暴走漫画作为广大年轻受众喜闻乐见的知名动漫品牌,其影响力有目共睹,要在此基础上要优化进一步提升用户粘度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他们居然用一次改版就做到了!那么这喜大普奔的数据增长背后,暴漫的产品团队究竟付出了哪些努力呢?让我们借本文来逐一剖析……


First of all: 好产品,不要为了改版而改版

和大多数怀揣了“改变世界”梦想的产品经理一样,暴漫的产品团队也曾一度被一个问题所困扰:从App正式上线那天开始,自己的工作就陷入了「需求——设计——排期——发版」这个无休止的死循环里。每当被问及「为什么要改版?」这种问题的时候,PM们的内心都是万马奔腾的:不是你们这帮Boss、运营、市场、BD提了一堆需求非要我改吗?!也有喜欢“用数据说话”的产品人会说:80%的App年发版数在20--26版之间,所以我们每两周发一次版……

然而这种“为了改版而改版”的答案,似乎既不能说服产品人自己,也不能说服结果导向的老板们,更难给公司的业务线带来质和量的提升。好像在人们通常的认知里,产品是一定会在迭代中不断演化,用户会伴随迭代不断增长,然后产品就会牛逼起来走向成功。有趣的是,微软曾经分享过自己的改版数据:

在微软产品迭代的过程里,只有1/3真的带来了业务增长。有1/3的改版是没有任何效果的,还有1/3的迭代甚至直接导致了业务数据的下滑。

可以说,大部分产品最后以失败告终,排除战略、市场、运营等原因不说,还有一个极易被人们忽略的问题:产品设计、研发、迭代的循环中缺少了「衡量」环节。很多时候,我们以为产品正在迭代中螺旋上升,实际上,却耗费着大量的人力和时间成本在原地转圈。

因此,一个卓越的产品人,必须学会在迭代循环中,以真实数据反馈进行有效「衡量」,让版本迭代尽可能地为业务增长服务。


明确监测指标,是有效衡量的第一步

暴漫App这次改版的业务目标很明确:提升用户活跃度。

然后问题就来了:怎么定义用户活跃度。DAU=活跃度、周留存=活跃度、访问时长=活跃度?这些指标看起来都与活跃度相关,但又都不能直接跟活跃度划等号。在诸葛io数据顾问团队的建议下,暴漫团队选定了如下5项指标,来监测和衡量本次产品迭代的效果。

2.png

1. 新功能有多少人用(是否受欢迎)?

一般情况下,一项新功能上线,用的人越多,表示改版更可能是成功的。

衡量指标:功能活跃比=使用了新功能的用户数/同期活跃用户数

分析方法:直接查看该项功能所对应用户行为的活跃比的变化 。

2. 用户是否会重复使用该项新功能?

如果新功能非常糟糕(比如存在严重Bug或体验极差),用户往往在用过一次之后便不会再用第二次。而优秀的功能则可能会受到用户的喜爱,并反复使用之。

衡量指标:

功能的重复使用用户比例=用户在首次使用新功能后的第X天,回访用户中使用该功能的比例

分析方法:对比「使用新功能用户的后续留存率」与 「用了新功能的用户在之后的重复使用该功能的情况」,通过两个「自定义留存」的分析结果对比得到「重复使用用户比例」。重复使用用户比例越高,说明有越多的用户反复使用该功能。

3. 新功能对所处的使用流程是否起到了优化作用?

如果新上线(或优化)的功能处于某个用户使用流程中,那么您可能需要评估该功能对流程是否起到了优化的作用。比如:分享到第三方平台的过程、或拍摄并发布照片的过程。

衡量指标:用户流程的转化率和完成率(对比改版前后的转化率和完成率)

分析方法:通过对比改版前后,该流程的转化率和完成率「漏斗」完成该评估。转化率和完成率提升的越多,说明效果越明显。

4. 产品改版对用户留存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一般来说,一次成功的改版、一项优秀的新功能,会增加用户对产品的喜爱,而让用户更频繁地使用产品。

衡量指标:N天留存率

用户在初始时间后第N天的回访比例,即为N天留存率,同类的常用指标有「次日留存率」「周/7天留存率」「21天留存率」「月/30天留存率等」

分析方法:通过对比改版前后,「新增用户留存」的变化幅度衡量产品改版对用户留存的影响。

5. 了解用户在怎样使用新改版的功能?

新功能上线了,用户是怎样用的?他们的使用方法是否与您的预期一致?用户在使用这个功能前后分别做了什么?用户使用场景的还原,是此时PM最应该关注的问题。

4.png

分析方法:

a. 场景还原:通过洞察单个用户的行为记录,详细了解用户的具体用法及场景(如下图)

3.png

b. 通过「事件」属性的「分组对比」了解用户对新功能的大致使用方法

用户行为数据,为我们提供了一种低成本、便捷的观察用户行为的手段。虽然它不能完全替代产品经理对用户在真实场景中的观察和研究(数据传达的信息没有现场研究多),但如果配合使用,可以极大的提升整体的效率和准确率。

对比历史数据,找到业务增长的瓶颈

看完上面的部分,肯定有人要说:你说的都对,我每次改版都希望用户数能涨啊,可用户不是你说涨说涨就能涨啊。确实,知道了需要提升的业务指标之后,从何下手去调整产品设计,是让很多产品人焦头烂额的大难题。

让我们来看看暴漫App是如何“以史为鉴”,快速定位了这次改版的关键节点的。

首先,诸葛io的数据顾问向暴漫提了一个问题:如何区别“高活跃用户”和“普通用户”?很快,暴漫在近期的新增用户中挑出了这样两拨人:

高活跃用户:最近7天的访问次数大于10

普通用户:最近7天的访问少于2次

接着,我们祭出了「对比」大法。将于同一时期新增的这两拨人设为两个独立用户群,通过尽可能多得维度,对比其差异性。

然而此时发生了用一个有趣的现象:我们先对比了地区差异,结果没有差异…对比手机品牌,没有差异…对比系统分布,没有差异…对比渠道,依然木有明显差异……

5.png

所有通用维度都不见效果的时候,我们开始对比两个用户群的行为差异。这个时候,事情终于变得有趣了起来,我们发现:

在新增的两天内触发过浏览分类漫画、加过好友(订阅)、看过我的暴走(订阅的内容流)事件的用户中,有近80%成为了高活跃度用户。 

于是,暴漫团队做出了一个大胆的猜测:第一时间把符合用户兴趣的内容流呈现出来,是刺激用户活跃的关键!就这样,一个重要的决定诞生了:将栏目式首页面改成瀑布流。

在此后新版本果断、高效地研发上线后,暴漫交出了App启动次数提升1.5倍,单次访问时长提升1.3倍,次日留存提高1.3倍的成绩单。


复盘:「对比」「衡量」的基础数据从哪儿来?

让我们拿着暴走漫画的成绩单,再来回顾一下这次异常重要的改版过程,它包含了如下几个环节:

1. 明确本次迭代的业务目标

2. 将业务目标拆解为可跟踪监测的核心数据指标

3. 定义一个满足业务目标的用户群组,及其对照组

4. 多维度对比用户群组间属性与行为的差异,探索目标用户群组与核心数据指标的关联

5. 依据数据对比结果,拟定新版迭代方案

抽象来看,整个分析流程涉及了3方面的数据:

1. 新增用户数、活跃用户数、留存率、使用时长、访问次数等全局指标

2. 渠道、版本、地区分布、设备等环境数据

3. 用户属性 & 用户行为数据(是否注册、会员等级、使用偏好)

这其中,全局性的指标,重在判断结果的好与坏。例如,暴漫的次周留存在本次迭代后提升至了46%的较高水平,就是一次非常成功的范例。同时,环境数据的监测是必要的,但对于产品的用户群分析来说作用不大。在暴漫这场“找不同”的游戏里,真正起决定性作用的,是「用户行为」的精准监测和基于「用户分群」的智能对比。

对于兴趣社区类的产品而言,每一次的版本迭代,都应该先按业务目标进行用户分群;从不同维度对比群组用户行为,发现值得优化的瓶颈点;基于这些发现提出改版思路;并最终通过数据衡量改版效果,确保工作成效。

系统地、有策略地将用户行为进行数据化、结构化处理,是一款产品能够实现数据驱动的基础环节;智能化地实现”人与行为“的交叉分析,则是探索数据背后的原因、全面提升产品价值的必经之路。


隐藏福利

文章看完啦!不知道本文是否对您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呢?

为了帮助我们提升内容质量,现在您可以通过以下问卷提交您对本文的建议哟~

优质问卷会有红包奖励有木有!快动动小手,猛戳链接吧!

~点开我,反馈意见赢红包~


本文作者:诸葛io 产品总监 于晓松,转载请注明出处。

推荐 7
本文由 诸葛io 创作,采用 知识共享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3.0 中国大陆许可协议 进行许可。
转载、引用前需联系作者,并署名作者且注明文章出处。
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 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站是一个个人学习交流的平台,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有任何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删除有关内容。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5 个评论

转了,诸葛io有产品体验吗?,可以发下吧
可以通过我们的官网,来体验哟 https://zhugeio.com/
谢了,去看下
接地气,转了
多谢关注!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