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这么多企业都要转型大数据或上云平台?

浏览: 2438

       标题来源于问答区里面一个朋友的问题,类似的问题在论坛里面谈的也比较多,其实答案很简单:时代趋势+业务发展        

       往往提出类似问题的朋友,大多数来源于传统行业,相对而言,涉及计算机系统信息化的要求不是特别高,以我所在的人民日报社来说,作为党报,原来是,每天只要出一期24开的报纸就可以了,它的用户相对是固定的,就是各级党政机关,无党派民主人士,关心和拥护我党事业发展的积极份子等等,你看也要看,不看也要看。在很多年以前,是通过邮局邮递,后来慢慢的有了计算机,有了网络,这个时候为了更好的宣传我党的政策方针,这个时候就有了电子报的概念,其实就是把之前的报纸的内容,原封不动的迁移到网站上,其实就是一个发布系统,内容非常简单,弄几个静态页面上去就可以了,这就是最早的人民网的前身。

        随着新浪,搜孤等各大门户的崛起,领导们觉得,我们自己有记者,有编辑,又有政府支持,新闻来源又及时,准确,权威,各大门户只是转载下我们的新闻都能上市,我们为何不自己搞?所以人民网的出现也就应运而生。在这之后,基于网络传播的人民日报全资子公司-人民网,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并且成功上市,这其中涉及的系统信息化,更多的也是那个时代的特色,关系型数据库大行其道,网站编辑无非是增删改查。

        进入21世纪,尤其是十二五期间,媒体行业有了充足,丰富的发展,言论更加自由,时代更加进步,QQ,微信,微博,各类客户端等新媒体层出不穷,新闻传播效果更快速、直接。为了跟上时代的节奏,人民日报推出了人民日报客户端,同时注册了微信公众账号,微博账号,facebook等,利用新媒体的各类资源来宣传我党的政策方针。此时,其背后的相关计算机系统建设也发生的变化,逐渐从传统的关系型数据库,单一的增删改查,转向了分布式、高并发、高可用等实时处理系统。

        十二五末期,尤其是进入2015年,大数据、数据分析、数据挖掘等概念越来越火,Hadoop、Spark等技术越来越完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用户行为分析、用户画像、推荐系统等等相关算法应用越来越深入人心,人民日报作为党报,从思想上来说,需要更加的接近广大人民群众,了解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为了更好的上传下达,人民日报的大数据建设也慢慢地提上了日程,收集各类的用户行为,网站、客户端的新闻pv、uv,微信的阅读数、点赞数、转发数,微博的转发数、评论数等等,通过各种渠道、各种形式、各种数据来为我党的最高决策层提供支持。此时,其背后的信息化建设开始走向云计算、大数据、平台化的发展道路。

        未来,随时时代的进步,越来越多的技术,应用将得到创新和发展,不管是哪一类的行业或者企业,只有跟上时代的步伐,依托自己的业务,理念,勇于创新,开拓进取,才能得到更长久的发展。

       

       

推荐 2
本文由 牟瑞 创作,采用 知识共享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3.0 中国大陆许可协议 进行许可。
转载、引用前需联系作者,并署名作者且注明文章出处。
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 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站是一个个人学习交流的平台,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有任何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删除有关内容。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