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分析师八大能力微信群陈老师答疑整理

浏览: 3494

配套的视频教程:数据分析师八大能力培养 https://edu.hellobi.com/course/272

职业问题

Q:求职建议

A:今天1对1指导了几个同学,特别提示:对于转行的同学们来说,即使你再鄙视现在的工作,觉得他再无聊,也得从中找到一些和数据分析的关联。因为转行面临的不仅仅是能力的考验,还有身份的认可。所有的面试官都讨厌浮躁,投机,企图一夜暴富,不认真工作的人。从现在的工作中找到一些和数据有关的点,就能明正言顺的说:我接触过数据分析,我对数据分析有兴趣,能极大提升通过的概率。况且对企业而言,1万句:“我学过”抵不过1句:“我做了”自学的再多,也比不上工作中能用一点点。

至于怎么跟工作关联上,这个就要基于对业务的理解了。比如今晚聊了一个搞基建维修的哥们,都是泥瓦匠的活,看似和数据没关系吧。可细聊下:他有好几个施工队一起跑,是不是有工作量评估,资源调配,效率优化的分析点在里边。搞维修,就能记录问题清单,那是不是能贴标签,分析什么时间,什么场景下出XX类问题出的多,是否可以分类。既然要维修就要备物料。那是否根据任务类型可以定备料策略,针对重点问题120%充足。针对小问题50%充足,是否这里又有分析的点。

是滴,大部分这些事工作中都是靠经验,拍脑袋。然鹅,数据分析本身不就是把经验数据化记录以传承下去。利用事实结果验证拍脑袋成果吗。所以是完全可以分析的。稍微对现有的工作多做一点点整理,比上网学什么“数据分析核心心法”“运营分析十大思维”要有帮助的多。况且好多转行的同学连互联网公司的岗位,流程都不清楚,估计背完“分析就是一句话”照样不知道怎么分析。

所以为啥能力一录了长达5个小时,就是给一个模板,同时提醒大家多结合实际训练起来。其实就是一个200字的故事的事,然鹅做好做不好就是这么大差距。

Q:想问老师,像从没从事过这个行业的,又不是相关专业,怎么系统学习呐?还有那么多分析软件,怎么选择?

可能我问的问题太白啦,没有思路啦,谢谢老师。我是想转行,现在还没毕业,明年毕业。

A:明年毕业的话,目前首要的是两件事:

第一你实习过没有?没有实习马上行动起来去找,不要再学校里憋着了。

第二应届生想入手数据分析,走技术路线难度低一点(没经验吗,懂个屁的业务)所以你要定一个为期1年,每天1-2小时的学习计划,从python爬虫,sql学起。十个在校生的问题,有9个和没实习过有关系。

去实习的还有问题,就是实习期间没有注意收集资料,等着别人教,发现自己只是个搬砖的,然后实习完跟没实习一样。工作两年的话,先看求职必胜课,然后发简历给我看。

入职以后,转行失败的第一原因不是因为你不会干,而是你的背景,人家一看就不会要。特别今年互联网行业整体不景气,小公司倒台的多,人家本行业的简历都收不过来。外人更不会要。所以先给一份你的简历我,我们针着设计一个战术,把转行的路线先订了。

已经入职场且不知道该怎么提升的,都先上简历哈,直接刀对刀枪对枪的强化一下。

Q:面试的时候问题,职业规划这种该怎么陈述?

A:面试的实在回答职业发展方向,有一个标准话术的,我希望成为数据领域的专才、人才就好了。面试的时候,这个问题,其实你只需要表达出来,你想往这个方向发展就好了,就不要表现出我很犹豫啊,然后,我看这边工资多,所以我想干啥就不要显得自己很浮躁就好了。

Q:没有做过项目怎么办?

A:这里再说一次哈,什么是项目,项目是有明确目标,有明确结果的单项工作。不是说非要:拉个横幅,领导发言,中午吃个自助餐,然后一个项目经理按计划表打电话骂人,开撕逼大会,最后千人新闻发布会,才算是一个项目。所以速度去看能力二,关键是从自己做过的工作中,识别一下,那些是监控类的,哪些是专题类的。把那些针对具体问题分析的专题单独拎出来就是项目哈。而以我的了解,八成同学根本没问过业务,到底看了报表做了什么,所以才不明白有什么用,这就是为啥要把这一块放到能力二里,要去沟通哈。其实大家从实际工作中抽一点经验,再配合自学的,面试很容易过得。比跟人家讲:“我原本的企业好傻逼,所以我无心工作,醉心泰坦尼克要强100倍”

Q:请教陈老师往哪个方向去求职可能会更好呢?要是能到互联网公司的市场部分析,听起来也不错

A:不一定互联网公司啊,话说大家对互联网公司似乎想象的很桃花源,可实际上,比如游戏行业已经是高度垄断,90%的市场归腾讯网易,剩下的都是小黑心作坊,电商90%市场归阿里和京东,搜索90%归百度,360,剩下的都是小黑心作坊。然后那些小互金,小电商,小游戏,小O2O公司一年倒闭一次也是996加班,所以真的不要一张嘴就互联网公司了,互联网企业跟现在的煤炭(神华)运营商(移动)没啥区别了。看一下能力一的介绍,其实市场部的核心逻辑很简单。为什么名词多,是因为产出的效益少,所以要发明很多名词证明自己有效益,哈哈哈。

市场营销一句话

目标响应再转化

开局来一轮洞察

目标特性写又画

圈出群体定策略

响应转化好算啦

有钱你就把券派

没钱软文忽悠下

简单来说就是对销售而言,就是列一个跟进名单,然后跑单跑单跑单。对市场而言,就是圈一群人,看他们的需求,爱好(买什么产品,看什么媒体,喜欢什么话题)然后有钱的话来个促销买了送点东西,没钱了就发个软文忽悠一下。更多的还是盲目,基本上业内的都不会说“互联网”这三个字的,都是很具体的游戏,社交,电商,互金,O2O这么说的。

所以有个简单的判断方法就是如果大家看到一个帖子是讲“互联网行业XXX”基本都是水贴……不要说“互联网”这么宏观了。就游戏行业,端游,页游,手游都是三个完全不同的行业,MMO,ACG,MoBA都是不用的产品品类……混为一谈会被内行笑话的。

当然你也能说:

游戏分析一句话

流量活跃加转化

引流成本控制好

渠道不行就砍它

首日次日看留存

转化要把大R抓

饱和度要常盯紧

低了活动高了加

其实大家没看出来吗,这些诗黑的都是做经营分析的。因为经营分析不管哪个行业,指标都是用户量*活跃率*转化率。然后用户量又能拆新用户进入+老用户留存率。新用户进入和渠道有关,完全可以看哪个渠道不行砍哪个。然后活跃这里各个行业看的可能有些差别,比如游戏看首日次日3,7,30日,其他行业可能周期不同。然后转化基本和产品有关,游戏特殊一点有个饱和度的概念在里边(就是玩家玩游戏点的完成度)。

知道这几个指标很容易的,基本百度一下就有了。然饿解读指标就难了。不过也不需要这么难,很多人(包括很多教育机构,不点名了)都是画一条曲线,然后低了就是不好,高了就是好!低了就搞高!!!活跃不行就上大转盘,转化不行就促销!欧耶

比如上次有个同学,问我他们的某款游戏做的活动效果,算了一堆数据但是没结论。我就建议,你先得给游戏定个性,因为国产游戏生命周期没那么长的,基本上1年都算老游戏了,所以想下结论,你得先看这个游戏处于运营的什么阶段,大背景是什么,如果大背景是稳定大R(大额付费土豪)那就不能光算那么多平均数,而是看大R群体是否在活动影响下保持了较好的状态,是否活动吸引来的新鲜血液能让大R们再多玩一会。这样才能慢慢输出结论。

所以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马上能力三会教大家如何把一个实际问题,拆解成能力二里的几类小的分析问题,这样才能实现层层递进越分析越透彻的效果。

Q:昨天去面数据分析被拒了,面试官问我这份工作为何工作半年就走,而且我上份工作也是1年多点就走了,他们对我忠诚度表示很怀疑,这种情况下我该如何解释。。有没有什么好的开脱理由?”

A:面试官是HR还是用人部门,要是都讲“实力”就不存在转行了,直接上JD和简历,对比一下,私聊哈。只要笔试能过,后边的都不是技术问题。当然,用“实力”可以解释一切,哈哈哈。而且同学们专业一点,原问题是:有没有什么好的开脱理由?大家可以看一下自己的回答有几个是针对这个问题的。

Q:陈老师,关于职业规划的问题我请教一下。我之前有做sales的经历,一年多前搬到美国后找工作很是挣扎。而且为了求职数据分析,自学了一段时间,投一些简历,目前得到的机会还是一个sales 为主的,我是不是应该还是深入业务为主,在业务中增长分析能力更好一些?

A:所以你是在美国求职?那边市场情况我不知道哈,完全不知道。不过在国内的话,销售最容易的还是转市场(Marketing)因为业务上比较近,销售对细节懂得还多一点,如果会分析的话就很容易上手了,之后就容易转了

Q:是的,我在硅谷这边,求职是稍微受限一些。我明白的,最重要的还是行业实践。我多在市场上下些功夫谢谢陈老师。

A:这个,听说国内外差异还是蛮大的,不能全听我的,你得多了解下。

工作问题

Q:用户研究是定性的分析吗?好多公司有用研岗,他们做什么呢?

A:解决数据看不到的那一半的场景哈。比如营业厅人流多但业务转化差,数据只能显示很多人排队拿了号,但办了什么业务?不知道。去营业厅看看,发现乘凉的好多;这时候就发现,如果拿号只拿“综合业务”是不行滴,就可以提个要求给营业厅:综合业务每天不能超过200单,要求加强管理疏导无效人流提升营业厅效率;如果只看数据,是猜不到“综合业务”背后的原因哈。何况这个数据可能根本传不到市场部那边,哈哈。

Q:那用研岗是不是经常需要用户沟通,现场观察~

A:有定性和定量的方法,比如座谈会(Fcous group)深度访谈,工作坊,实验室,民族志,这个是一套独立的体系哈;在形成策略上,用户研究比数据分析有用,因为身临其境更容易激发想法。数据这时候就是侧面验证:到底这个场景规模有多大,是否值得大量投入。所以一般通过用研发现一些可以量化的指标,数据分析去验证这个指标

Q:什么是数据思维?

A:所谓数据思维,想简单一句话也能讲完:没数据,先找数据;找到数据,解读原因;了解原因,评估对策。然鹅想真正用到实处就难了,因为感性是很容易战胜理性的,思考逻辑太废脑筋,即使没有数据,没有分析,蛮干也行。所以当你看到一个人遇到问题的时候,很沉着的问:这个是什么意思,什么时候发现的,有数吗?这是需要培养能力的……说:“啊哈哈你个傻逼”不需要培养,1秒钟的事,哈哈

Q:如果面试提问全国有多少人吃馒头,这一类问题怎么回答?

A:第一,这种问题很有可能面试官心里有一个他自己的答案,不一定对,但是你要是说的和他想的不一致他就会说你错了。所以这个问题本质上是如何即展示自己懂,又不和面试官干一架的问题。

第二,如何展示自己懂。这种宏观类的统计推算,其实有个标准答案,就是国家统计局,大家有兴趣可以上国家统计局的网站,看看我们常用的宏观数据是怎么统计出来的。其实思路是很简单的:有内部数据的直接调用,没有内部数据的抽样调查。

第三,这种宏观类统计的推算,有几个基本原则:1.推测的原始数据务必准确;2.推测的逻辑尽量直接而简短;3.推测的结果有明确的应用场景。比如推测全国有多少人吃馒头,你要先推测全国人口,再推测全国人口能自己吃饭的比例,再推测吃饭的早中晚餐比例,再推测是馒头还是苗条的比例。这样逻辑就至少有4层,而且每一层都是推算的数,就会误差*误差*误差,最后数据经不起推敲。

如果用直接逻辑的话,完全可以用:大型面点企业的销量(直接拿行业公报)+小面点企业分区域抽样。这样只有1层逻辑,不需要推测*推测*推测。有兴趣的可以看看统计局是怎么算社会零售商品总额的,其实也是这样的逻辑:大企业直接上报,小企业分省市两层抽样,一共好像是20万的样本,搞定。

而结合业务场景,可以提升这种推测的有用性。比如我想知道上海有多少咖啡店,如果是为了我的新店选址的话,我肯定是划地块然后百度每个区域咖啡店数,这样开店的时候至少选区域该去哪就很清晰了;比如我想知道上海有多少人买速溶咖啡,那肯定是去收集线上(商城),线下(超市)销量数据,然后反馈对应使用人数,这样逻辑只有1层,而且我卖速溶肯定要选渠道,那推测完这个总数,该选什么渠道就很清晰了。

本质上看,这种推测肯定是不准的,但是场景越聚焦,越能提升推测的有效性,说服力也更强。

至于不冒犯面试官,这个就是对话技巧了。可以先举一个例子:比如统计局是怎么算的,所以这个东西可以怎么做,说话谦虚一点,不要因为数字争论起来就好了。

是说推测的时候,考虑最后这个数据是怎么用的,比如实际场景中我们只会在线上出售产品,那就直接去收集线上门店的数据。比如实际场景我们会做地推,那推测时,就直接考虑区域,位置。推测的逻辑和实际运用的场景得是一致的。

至于数据来源,其实只有2个渠道:1.内部数据记录(一定是有偏的,因为没有一个平台是100%覆盖全用户的,但是内部数据意味着这些人已经是我的用户,我好掌控)2.外部数据采集(线上就爬虫,线下就抽样调查,一定会被质疑样本量够不够,这时候就得看业务场景),http://www.stats.gov.cn/tjzs/tjcd/ 有兴趣去研究研究,还是挺多收货的,哈哈哈。

Q:上回陈老师说 RFM模型有哪些缺点 还有人记得么

刑立鹏:RFM最著名的是使用于烟草的CRM研究,把你的场景和烟草比较下。由于烟草对于其客户是必须品,消费烟草的人之后也会继续消费。所以这个时候RFM可以衡量的是客户的需求。也就说这个是在假设,已经购买的用户,会继续购买,而且需求量不会减少。所以就能对客户 详细分群,进行深耕,挽留 回归等等。如果这个假设不成立,那么 回归什么的可能就没那么好用了。得结合其他东西使用。这个是陈老师讲完 ,我的理解。核心就在于这个模型的场景假设,这个假设直接决定使用效果。

陈老师:理解的不错,哈哈,如果场景不对可能就直接否掉这个用法了,还有一些小问题。比如rfm本质是基于用户id的,只能针对有一定活跃用户积累的平台做,如果用户结构跟埃菲尔铁塔似的,做了意义就不大。rfm本质上是通过行为反推,而行为可能是一个结果而不是原因。比如很多行业习惯月底报单,然后就发现r算出来都是30天。

Q:希望老师讲RFM时多结合一些场景一些案例,讲解怎么利用RFM研究用户价值

陈老师:不是讲rfm具体怎么操作哈,而是讲几个常见模型适合什么场景。其实我经手的真实项目,就没有一个是rfm三个维度算出来画27个格子的。因为一套具体的业务场景,就会发现不是这里行不通就是那里不合适。

结实:个人觉得,RFM模型只是一个客户价值分析模型的模板,具体的业务和场景不同,会有所调整。

陈老师:其实也不算客户价值分类,因为真要谈价值,得估算未来的贡献,这又涉及到顾客生命周期和业务特征的问题,哈哈。总之模型真的只是一个工具而已,解决问题得现有思路才有工具。哈哈,那是沟通问题了,有这种人的,特别是他的老板想做模型,他自己又不懂又想装一下。然后就容易各种乱搞。这种得慢慢对付,不能太拼,有些人就这德行,做一点给他看看,慢慢引导下。以前是多快好省建设社会主义,现在还要加上:多快好省高大全新潮建设社会主义。不但要上模型,还要自学,快速,见效,不加硬件成本,没有数据上模型。这时候一般我都直接给这个他看:万事具备,就差一个阴阳师了!



这个在能力三里会讲:很多问题本质上不是个分析问题。有些问题是个分析问题,但不是个数据分析的问题(需要定性分析)。有些问题是数据分析问题,但是连现状都不清楚。反正对于业务方来说,比excel透视表复杂的都是人工智能算法。excel超过200行的都算大数据,所以这个舵我们自己得把握好哈。

Q:遇到一个难题,人数没变,但是用户观看直播次数少了,连续两个礼拜用户的转化率低了,bi说数据没有问题,开发查过最近都没有发版本,还有什么可能的原因

A:如果单看原题目的话,这是两个问题啊:问题1:观看直播次数减少;问题2:转化率下降,一个个解决。遇到问题先问定义哇~~再确认问题发生的时间地点哇,上次那个重复购买问题看来大家吸收的还不到位哇,不要着急直接跳到解决方案去了。

Q:如何找数据波动原因的问题

A:此类问题的基本思路就是:

1.先确认数据没有问题,数据没问题再谈其他的

2.波动的问题,先定标准,比如看到数据5月比4月底,那5月应该是多少?有个目标值?看同比?标准不定下来,很难量化估算到底波动多大,后边找原因也很蛋疼

3.先定位问题。比如什么时间开始的,是短暂的还是持续的,是哪些人群,哪些产品,哪些渠道的,比预计值少了多少。把问题最大的点找到

4.找到问题最大的点以后,先看内部是否有动作,有什么动作。最后再看外部因素

跟3个同学聊过,有的停在第二步,还有停在第一步的,没有一个把第三步做完的。这就是我在能力二里说的:想解决为什么,先搞掂是什么,问题点还没有找到,是没法排查原因的。还有第二步,不能光讲跌了跌了,因为很多数据,比如销售,用户活跃本身是有周循环的,每周可能就有几天低几天高,要有个明确的标准参照一下,才能看出来哪几天是真有问题。要定量算一下。

陈老师分享

如何做好汇报:

今日提示,马上到6月,要做半年汇报了,各位同学们不要再写什么:完成周日月报,支持决策这种很虚的话了。快去看能力二,至少要写成:完成XX部门的X份报告。然后根据是什么,为什么,会怎样分类,把有做过的专题分析,异常分析都单独列出来。跟进下这些分析是否被业务部门采纳。最终我们的目标是给自己贴一个标签:我是XX(销售/运营/产品)分析小能手

这个套路非常非常管用,曾经帮助一个同学成功薪资翻倍,24岁年薪25万。所以大家一定要行动起来,主动对自己做的需求分类,主动沟通这些需求被谁看,看了有什么用。6月份做做准备,到写PPT的时候就不用baidu:年中述职报告的写法了。

他就是只会写:“写了一堆sql,完成周日月报,支持决策”然后我当时帮他改了两次年中汇报,让他挑几个自己擅长的领域来贴标签,然后所有的都围绕这个来组织,他就挑了帆软,然后加了个帆软小能手的标签,然后就不是:我完成周日月报,而是我非常擅长帆软的开发与应用,例子为;1,2,3,4,5,从系统开发到运营、销售部门应用都有……然后运气非常好被一个刚好在用帆软的企业看中了。所以与其天天在问:正规的大企业(我们姑且不说这玩意有没有)里是怎么分析的,不如先考虑怎么把自己包装成XX领域的数据分析小能手。不要说:我在零售企业,我在传统企业,我做的没有互联网牛逼,而是要说:我是传统企业的数据小能手。其实这也是清晰自己定位的一个方法,先看清自己有什么,再看补充什么,不然学来学去总是入门级别。

数据源

说到数据源,有个很有意思的例子,比如很多数据分析的文章都会叫:大数据教你如何把妹,然后写如何通过妹子的身份证,手机号,app安装之类的各种计算,问题是:不要说妹子了,就是亲老婆敢乱翻手机都是杀头的罪,哈哈哈。问题是,是否恋爱没有数据源可以用呢,不但有,而且被很多钢铁直男忽视了。就是和妹子的聊天记录。大家是否有发现,亲近的人聊天和陌生人聊天的区别?如果理解了这个业务逻辑,就明白这个数据可以怎用了。

其实这个互联网公司分析数据的逻辑一样,如果我拿不到物理特征,我就从行为入手,因为至少你在我平台的浏览行为是有记录的。但是这样有个前提,就是用户愿意跟你互动,否则会有抽样偏差,所以就得把数据采集和运营动作结合起来。

如果别人真的对你感兴趣,她一定会好奇你的个人信息,同时愿意分享自己的感受。如果只好奇你的问题不分享自己的感受,就是所谓“空姐效应”你觉得空姐对你很温柔,那是人家在做工作而已,你是顾客,人家的服务态度好。如果只分享自己的感受不在乎你的信息,就说明她只是把你当个备胎垃圾桶。所以在聊天的时候,你要有意识把话题分类去撩妹子,比如讨论一个客观事情,你要有意识的问:“你怎么看”“你是什么感觉的”如果对方愿意回应,就说明她愿意分享自己的感受。同时你要关注,她聊天中有关“你怎么看”“你怎样想”的比例,判断她对自己的关注度。这就是我说的,数据采集其实是和业务流程结合的。要先会聊天,才能有后续的分析。而不是每天太监请安似的:早上好,中午好,吃了没,睡了没,多喝热水。

陈老师分享:觉得做经营分析没技术含量,就是觉得excel里贴来贴去没技术含量

有相当多的同学觉得做经营分析没技术含量,说白了,就是觉得excel里贴来贴去没技术含量。确实,大街上拉一个人来也会excel ctrl C,ctrl V。但是如果你反过来问:让你运作一个电商网站/零售企业你会看哪些指标。你要怎样发现问题?发现问题你有什么好办法?凭什么你认为你的办法是好的?现在有三种办法你选哪个?凭什么你要这么选不那么选?选完了又怎样?绝对丫懵掉……这就是典型的操作技能与分析能力的区别。简单的事操作技能,不是分析能力。

你需要一个故事:

第一:你所处的XX行业XX公司,经营分析关注哪些指标,为什么是这些指标

第二:通过这些指标你能发现什么问题,发现了如何处理的

第三:处理效果如何,哪些经验积累了下来

第四:如果换一个行业,你的哪些经验可以复用,哪些要调整

这里,是每一个分析的结论让我们显得比别人有能力,不是excel ctrl C ctrl V哈。这里又想到另一件事,一个哥们在乙方,负责他们市所有银行的数据汇总上报给监管,然后他觉得每天excel ctrl C ctrl V没技术含量,想0基础21天速成python找个开发,然后在二线城市找不到,失业半年才来问我咋办。我第一反应是,卧槽所有银行所有业务线的数据啊,你咋不学习下这些指标是什么含义,能说明什么含义,业务流程是什么,然后去一个互金公司做经营分析或者市场分析杠杠的啊,有谁有机会接触这么多数据啊。然后他。。。。囧囧囧。所以真的不要光盯着excel ctrl C ctrl V。

Q:运营效果评估有什么套路没呀?

A:这就是为啥要训练八大能力的原因哈,大家自己回头看看聊天过程。除了跑数,一遇到实际问题又开始神学化了。其实运营类问题之所以扯不清,是因为很多时候从一开始就没有理清楚到底我们在谈什么。大家只是看着一根线变高了低了,到底低是不是合理的低,要低到什么程度,5%和15%又意味着什么,低了能做什么?完全没有概念。

比如最近指导一个同学做微信商城销量下降分析,他一开始说5月比4月低,所以要分析,我说那为什么5月比4月低就要分析啊!标准是什么,比如同步趋势都是高,所以5月应该高?那你得验证下趋势。结果验证完,发现销量其实是持续下降的,本身产品竞争力不足了。那么5月下降就降得不那么低就好了,所以要量化估算下5月该降到多少。这些能力三会说哈。其实能力二里先总结一些基础分析需求,就是为能力三打基础的,复杂的问题要会拆成一个个小问题,才容易解决。即使错了,也知道退回到哪里再调整方向。比如之前指导一个同学做流失率问题。我就说你们到底是准备把流失率这个指标降下来,还是挽回流失的人这是两个议题。如果降流失指标,那么我可以直接在在流失XX天找回。或者看流失节点,在流失前节点做改善。如果是挽回,那么J就直接对流失用户分类,看哪些类容易捞。一开始不分清思路,光盯一根线,你看完还是不知道干什么。哈哈哈,这也是能力三的范畴,定义问题如果没有方向,那结论肯定也没方向哈。

Q:如何合理拒绝老板安排的基础性工作?

A:看能力二的需求管理表,那个是拒绝基础工作的基本思路哈。关键是要有理有据,到底你的时间用到哪里去了得有个交代。不能空口说我不干,或者我好忙,能力二专门有讲这个的。然鹅,又说道卖啥的不吃啥,做数据分析的好多自己都不会分析自己的数据,除了对领导喊:我好累啊,我好苦啊,连个数据都没有。然后这边跟领导哭完,那么又面对业务部门:销售好苦啊,大环境不好啊。不知道咋驳斥这些理由,其实这些事都是相辅相成的哈。是滴,因为人的本能反应就是:我为党国流过血,我为委座负过伤。所有反本能的,都得练习才能掌握,哪怕是很简单的问一句:“为什么”。

Q:问个问题,在客流下滑的情况下,单数是保持不变,但是成交升了,觉得这个是数字游戏呢,还是我们业务人员也是做了努力提升了成交?

A:啥业务背景?行业?产品?啥业务背景

Q:服装行业,男装,实体店主要,电商占很少

A:实体店的话,客流下降是怎么判断的?怎么收集的数据?

Q:机器收集,现在在考虑新装上市,夏装比3月就上了,但是今年4月在北方还很冷,春装买断货,夏装没人买,影响到之后,每人计设备

A:这个客流数据是否验证过,和销售有关系,比如根据上线后数据发现客流和销量一直都是正相关关系,仅仅是这个月不相关了,还是有时候有关系有时候没有?因为如果仅仅采集人流数据有可能不是有效人流,如果是会员到店的话想对有价值一些。所以一直以来客流都是和销量正相关,但本月不相关了,因为客流数下降,但订单数没有变化。成交提升指的是什么提升?成绩总金额还是成交率?

A:成交率,提升,刚到家

Q:那成交笔均金额是否提升?总成交金额是否提升?另是否有记录会员数据?会员到店情况如何?

A:因为订单数是和上月持平的,而客流量下降所以导致成交率看起来高了一点而已,如果真的是门店会卖的话,那么一定体现在订单金额和产品上,比如门店有几个爆款在推,那么意味着笔均会提高,总金额会提高。如果不是门店会卖,仅仅是因为季节变化比如夏季衣服便宜,那么在人流减少的情况下订单数可以保住,但笔均会下降,并且卖的产品种类会向低价的SKU倾向,这就是所谓的数字游戏,仅仅是因为大家都买了便宜的短袖衫所以卖的略多一类。

这是站在货的角度分析的。也可以换人或者场。比如统计范围内有多少家门店,是所有人流都下降还是局部,局部影响有多少?这样有可能仅仅是天热,小门店的人流少了,但大卖场受影响小,如果这样,意味着订单多的店人流下降少,这样两边平衡一下,就会出现人流看似少了但订单没有减少多少的情况,所以可以分头去验证。

如果都验证完发现确实没有特殊原因,我还是觉得可以怀疑下客流这个数据,因为不管他是用人脸识别还是wifi链接一类的,只能记录到店了人头,不能反应这个人的需求,而如果有会员数据的话,这个事可以反应的,因为会员是需求比较明确的。要量化算一下,我还没问上升下降是参考什么标准,上次有个同学也是看销售波动,拉一个标杆量化算一下感受完全不一样的。最好计算下看对比标准,我们的缺口有多大,这样在检验具体原因的时候,都可以对比缺口看影响大小,容易落到点上。其他门店的人流是否减少要怎么验证?看统计的是一家店还是n家店哇,是n家店就能对比了。做分析的时候,真的要能沉住气才行,虽然有时候可能有很强烈的冲动,但是也要一步步来,搞清情况。

Q:大家有没有完整的数据分析案例?根据案例来研究业务和方法才更有效率吧?

A:没啥效率,去年的课我准备了25个案例,结果发现听完该会的会,该不会的还是不会,唯一的帮助就是很多案例是面试题所以过面试容易了。因为具体到业务场景里,一点点差异都可能导致分析方法的区别,自己没能力理解指望别人教真的学不到的。

比如上边的对话,仔细看一下不觉得奇怪嘛,为啥实体店会有客流数据,而且这个客流还是引发所有问题的起点。你说可以做人脸识别之类的,那我问一家三口一起逛街算三个人溜还是一个?闺蜜逛街算两个还是一个?夫妻逛街算两个还是一个?所以要先要有一步验证。当然,照例还是有完整练习的,不过今年只准备了五个。

Q:老师们,怎么估算一个省的用电量缺口?

A:面试题还是什么?

Q:是我现在在做的一个项目,我能查到的是该省电力交易网站上,每个月的社会用电量

A:给电力系统做的?还是科研项目?目标是什么?比如我预测出来缺口是30亿度又怎样?

Q:一个国企,做能源的

A:预测完他们可以做什么?评价预测准不准的标准是什么?你们结算这个工作费用的标准是啥?

Q:根据电量缺口,计算给煤电厂供给量,背景是因为的水电满足不了社会需求,需要火电来弥补。

A:然后呢?比如我预测缺口30亿度,所以要供给2亿吨煤给煤电厂,又怎样?最后怎么验收这个数,是以电力缺口预测的误差,还是以煤炭厂产电数的误差来判断预测准不准?如果训练的模型很准但是预测的不准又怎样?因为电力预测是个很专业的领取,电力系统做了很多年了,十多年前就在搞神经网络预测。因为用电是分民用,商用,工用,农林牧渔用的,而这四类用电和居民人数,行业发展,GDP,时间,季节,温度都有关系,想做的复杂可以无穷无尽复杂下去。问题是在这个项目里你们有没有那么多的时间,精力,费用,人力可以这么搞,所以要先搞清楚对需求方而言需要做到什么程度。是他们已经有了定论,只是需要一个纸面文章来论证下,还是他们准备投几百万做电力精确预测系统,调配电煤采购架构

Q:老师您您提的这些问题很深刻,因为我现在的处境就是领导说我得给一个缺口值,具体的评判标准我就不需要管了

A:那至少这一步你可以沟通一下吧,比如预测最简单的时间序列预测你用excel一分钟就做完了然后给他就好了。或者更简单的用gdp,之类回归一下,都是excel一分钟搞掂的事,记的一定要用巨大的数字,这样预测的准确率会很高。因为误差1%也才几个亿的误差,对于几百亿的数字是小意思,然后就说统计上是误差很小的。哈哈哈。

推荐 9
本文由 接地气学堂 创作,采用 知识共享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3.0 中国大陆许可协议 进行许可。
转载、引用前需联系作者,并署名作者且注明文章出处。
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 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站是一个个人学习交流的平台,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有任何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删除有关内容。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1 个评论

内容很不错,学习中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