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典型的「学生思维」?

浏览: 1793

作者:接地气的陈老师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1365485/answer/300298654

来源:知乎


其实有些学生思维还是有用处的,只是经常用错地方。职场的老兵油子们也只是比同学们多了几年历练而已,思维方式上,他们也有他们的短处。举一个小小的例子。咨询公司有一个很挣钱的能力叫:快速诊断。是售前打标用的利器。名字很高大上,可实际上就是一个研究生最简单最基本的技能:写理论综述。

为了显示写理论综述的威力,专门挑个不那么接地气的专业举例子。比如你是个图书馆专业的研究生。你的导师甩给你一个《大数据环境下的图书馆资源体系构建》的标题。可能大部分人一眼看上去:这是啥玩意? 然而,训练有素的你只要15分钟就列出了这个提纲:


;

为什么速度那么快?因为做理论综述是有套路的。把一个看似很虚的东西具化,变成一个可以用数据衡量的东西,其实只需要4步。这个套路解释清楚还需要万把字。这里简单展示一下,大家可以先保存图片,后边慢慢体验(如下图所示)。

广大研究生同学没有意识到的是:其实企业里讨论问题的时候,也和做理论综述类似。我简单整理如下图所示,大家体验一下。用这个套路,即使再复杂、玄乎的问题,也能快速的拆解出可落地的方案。尤其在当前新概念猛出,老板经常想基于O2O、大数据、数据挖掘、人工智能、区块链等等新概念搞点什么的时候,就更好用了。

就拿数据挖掘项目为例。现在我们讲用户画像、推荐系统已经很普遍了,用词也很统一。可大家能想象到7年前,客户找我们谈:“用户地图”“自动营销”“数字化引擎”的时候,我是什么样的心情吗:这都啥玩意! 况且咨询公司经常面对不同行业的客户,有可能同样一个“用户流失”的概念,在电商、快消品、保健品、耐用品、B2B各个行业含义都不同。这时候顾问必须有着快速梳理客户问题的能力。从拉拉杂杂的一堆大话语中总结出核心问题;发现不足的信息第一时间不上;及时给出可能的方向,展示自己的能力。

这个时候我会直接套用写理论综述的方法,而且使用过程更简单清爽,连上cnki查论文的功夫都省了。Setp1和Step2直接问客户,Step3部分直接摆咨询公司的常规做法。到了Step4部分亮杀招:常规的方法不适合您的行业,因为您的背景和行业特点决定了XXX方法不能用,我们推荐一个更好的方法给您。既显示了我们深入了解客户,又展示了我们的专业性。还不动声色的打击了那些只会做笔记的竞争对手。他们只会做一堆笔记,然后说:“您等着吧,一定给您一个满意的方案!”却不知道我已经体现泄露了他的常规方法给客户,并且在客户心中埋下了不信任的种子呢。

不仅仅是咨询公司,在一般企业也非常有用。因为,有相当多的职场老油条是靠着经验混日子。他们逻辑能力差,创新思维弱,经常在面对新问题一脸茫然。特别是在大型集团、大型国企里边,工作分的特别细,每个人都是螺丝钉,就很容易培养出一批只知道惯性思维、只知道耕自己一亩三分地的老油条。老板看到大数据、新零售、人工智能概念大火,想召集他们思考对策。这帮老油条们就各自躲进自己的战壕里,只看自己眼前的一小片问题。封闭狭隘,谈什么创新,谈什么整合。

当然了,我不能太责怪这种现象,因为这些大企业是咨询公司的衣食父母。相当多的时候,企业花钱请咨询公司,并不是真的没有想法。而仅仅是为了打破这种部门之间深沟高垒的状态,激发一些新思路,推广一个新理念。因此快速把一个新概念和实际可以做的事联系起来,是非常好用的能力。而这个能力,早在大家在学校辛苦憋论文的理论综述的时候,就已经在锻炼了。谁说学生思维都没用来着,就这么简简单单一种思维模式,就能在实战中大放异彩。


然鹅,为什么这么牛逼的技能,广大研究生们自己感受不到有用呢?实际上同学们写论文最讨厌的就是理论综述对不对?因为缺见识。同学们根本不知道学了这些玩意有啥用,所以满眼是迷茫,换个场景也联想不到可以这么干。不止于此,还有很多很多学生的技能在企业里是有用的,比如组织集体活动,比如写文章做文案,比如做课题时各种巨复杂的算法。都是可以在企业里安身立命的本事。因为见识匮乏,所以不知道用,自然觉得求职路途各种困难。而这种见识的匮乏又是多个原因造成的。

匮乏原因一:不看岗位,只听结果。

去年春节的时候,一个同学咨询我,问我大数据金融是不是很有前途。好吧,初听起来是很蒙逼的,因为大数据金融是个什么鬼???我问他为什么有这个想法,他说是过年在家遇到一个表哥,在京东做大数据金融,年薪100万,好厉害!想学!想进去!哦,我听完这个故事,随口问了句:他京东什么部门?岗位title是什么?

什么部门?就京东啊!还有部门?同学一脸迷茫的问我。因为在他的眼中,企业是这样子的

可实际上,随手百度一下,京东的组织架构至少是这样的。这还只到事业部VP级,事业部下边的二三四级部门不计其数。每个不同的VP、事业部、小组、岗位工作职责,发展路径都完全不同。所以,到底这个百万哥是在什么部门什么级别什么岗?

这位同学还没明白过来,继续问:那先不管那个。大数据金融总有个一般的、普遍的入门路线吧。陈哥你见多识广,能不能推荐个书单什么的?我先学起来。反正学多了总会了。好吧,我觉得我在浪费他时间了。他真正想找我要的是:

《大数据金融入门推荐100本书》

《大数据金融必看的10部电影》

《21天0基础速成大数据金融》

《21天0基础速成大数据金融—PDF版》

《必看!京东大数据金融100万面试题目2G资料下载,限时免费!》

然后我省去了后边的口水,直接把以上五个大包甩给他完事。啥?你问我哪里来的现成材料?就是把之前的《21天掌握execl分析》之类的东西,改个名字丢过去了,正如之前有同学如饥似渴的问如何快速成为产品经理、如何快速成为数据分析师、如何快速成为数据挖掘工程师、如何快速成为AI工程师的时候,对着改成《21天精通XXX》一样。反正他连具体干什么都不知道,也没能力鉴别到底别人给的是不是他需要的。急着索求这种书的人,基本都只读个封皮。

在企业里干活,技能、职责、薪酬都是跟部门岗位挂钩的。如果你连一个人部门岗位是什么都不知道,你怎么知道他是真有年薪100万还是瞎忽悠你的?你怎么知道如何达成年薪100万呢?知道部门岗位,你就可以在猎聘、51job、拉钩这些地方搜相应的关键词了,看到这个部门低级岗位招什么人,高级岗位招什么人了啊!工作说明,能力要求一目了然,就可以对着准备了啊!否则的话,你就只能吐这种槽了:

所以同学们想要年后找工作、找实习顺利。第一条切记:不要听那些职场老油条瞎BB什么心法,也不要听他们吐槽工作多苦,更不要理会他们是如何炫耀的。核心就一条:部门、岗位、做什么事。趁着春节亲戚走动,多了解一些行业、部门、岗位,自己多拿着这些信息上百度求证,可以极大丰富见识。为整明白自己到底该挑什么工作打下基础。如果真遇到有人吹牛逼他年薪百万,不要急着自卑,记得让他喝完茶买单哈!这个才是正经事。人家百万哥不差钱,哈哈


匮乏原因二:不看工作,只看能力

这个问题有个简单测试办法。这是一个我随手在网上截的工作说明。大家可以测一下,请认真看1分钟,然后告诉我,你看关注的关键字是什么



我挑了一些在校生,专门测试了这个,结果大家反馈的关键字都是这些:

而老兵油子们看的都是这种地方:

因为如果是在运营中心而不是在数据中心或者IT部的话,那么能力上肯定更偏向业务、偏向解决问题。所谓的商品管理分析,在企业里大概长这样(这里没有打算让大家看清楚,凑合着感受一下,有兴趣可以单独开话题讲产品管理问题。因为产品SKU太多,仅仅进销存数据日报就需要一个37列1200行巨大excel,方便产品管理小组跟进进度、把控出货节奏。是不是瞬间觉得自己拿几百个数据算出来的模型弱爆了啊)


这种时候的重点,就不是模型怎么怎么整,而是目前他们这家企业商品管理存在什么问题,我过往经验有多少能应用在他们这里。这时候去面试前看看黄成明老师的《数据化管理》都比看个《21天精通数据建模》管用。

过于看重技能,忽视工作本身,是个会极大阻碍我们进步的思维。不但只是面试不容易过,而且进到企业以后,也会成长很慢。因为在企业成长靠的是解决实际问题,而不是背书。有《21天精通数据建模》这本书买,但没有《21天精通大华电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IT部在数据来源很有限且没有经费招高级算法工程师但还得满足市场部搭建精准营销系统的要求的办法》这本书买。道理就这么简单。

如果关注工作本身,进步就会很快。之前遇到一位很苦闷的同学,在电商公司做运营。说的是运营,其实就是管刷单的——把他们的店铺订单数刷上去,制造好看的数据。那干的是相当苦闷。每天就是联系代运营公司刷刷刷,买了本《21天精通电商运营》可发现和自己的工作差的很远。想去面试别的企业,一看要求的技能感觉自己又不具备。

可如果关注工作本身:

1. 为什么要刷单?刷单把排名刷高以后能拉动销量多少?

2. 如果不刷会怎样?不刷VS刷有多大区别?

3. 刷单是否所有时候都要刷?是否有季节、月度差异?

4. 刷单是否考虑竞争对手?和对手对飚的时候,刷单如何刷?

5. 除了刷单还能做什么活动?刷单成本占比多少?这个比例是否还能优化?

弄清了这些问题,基本就把一个公司运营体系摸得七七八八了。是滴,完全不用再买本《21天精通电商运营——实战版》而这五项内容中,只有第五项是需要向其他岗位同事了解的,另外思想完全可以自己通过数据观测总结效果。即使想转行其他公司,技能列表里也能写上:“熟悉分析运营数据流程、能从运营数据波动中解读问题、有制定精细运营方案经验”。而不是发出这种感慨:我的技能就是列个刷单要求然后根据供应商实际数量结算费用,所以我会啥呀????呜呜呜呜呜

感觉开启了一个新世界的大门,不是吗?


BUT!想开启这扇大门,还有一个重要的匮乏原因要破除:等靠要的思维。这个不能赖同学们,而是要怪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导致大家形成了不敢问、不回问、闷头读书、等正确答案的习惯。我就记得我小学的时候,曾经因为写古诗词的阅读理解,没有按照标准答案来,被老师当着全班人训斥:“你这是哪里来的野答案!”“吃亏因为不老实!不老实啊!”然后这些老老实实读书的同学毕业以后,就又被老板们痛斥:“这还要等别人教吗?这还要等别人说吗!”真是日了狗了。

被训斥多了就会怂,就会越发等靠要。当年我刚找工作的时候也很怂,生怕自己被人怪罪本事不行。面不上感觉好受打击。可回头想想:又怎样呢?就像我现在去竞标,行业里十个中三就是神人了。那至少有70%的失败率啊。这都很正常的。经常失败是常态,连续成功才是运气呢。确实,这世上有人运气非常好,但是大部分普通人,我们不能把自己的幸福交给运气,对不对?

特别像应届生找实习,本身就是一个被不断鄙视的过程。

越是怕鄙视,就越不敢投;

越是不敢投,就越是没信心;

越是没信心,就越往自己书桌上堆《21天精通XXX》;

越是堆得资料多,就越看不完;

越是看不完,就越怕被鄙视……

恶性循环,无限循环。

本来从大一到大四只少有7次实习机会。却搞的到了大三寒假还没实习过一次。然后想到马上大四要找工作,又来纠结到底是直接找工作还是先实习,得,又浪费过去了。

然而这样盲目投简历实习,不怕入错行吗?有些同学有这种疑问。实际上,这只是实习而已啊,又不是一实习定终身。恰恰大学才是最好的试错空间,因为即使实习了觉得这一行不适合自己,也能退回到舒适的校园里整军再战。

毕业以后再频繁换行,成本是很高的。不但面临择业压力,还要面临租房、吃饭生活压力,还没有那么方便的校内网图书馆,还要面临HR的质疑:你这么频繁换工作,在我们这能待几天!即使入行了,也比同龄人落后了1-2年经验,到头来还是自卑。

所以,在校就大胆去实习吧,大胆去被人鄙视,被各种垃圾活洗礼,去接受问问题没人理,做工作总被骂的打击,这才是打造自己成长的实锤。

有些人会说我这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像我这种油腻中年男人,妻儿车房一应俱全,根本不知道同学们刚起步的辛苦。额,其实同学们经历的我每天都在经历。之前说过,十单成三单就是神人,而我的成功率只有二成半。剩下75%时间在陪笑、被鄙视、做了东西没收获。面对那些总是想免费套你点知识的客户,你真的很想撕烂他们那些虚伪的笑脸。如果真的和同学们有不一样,那不一样的就是:我有房贷车贷,我不能任性,再多的委屈自己咽。我还得陪着笑脸低眉顺眼的再讨一些机会。但是又怎样呢,在职场中谋幸福本来就是靠自己的努力。好运气、坏运气由天定,努力是抓在自己手里的。

我也希望有一天,有一个学校叫成功大学,有一本教材叫《21天精通百万年薪》,有一个老师教我学完这本书,期末的时候划重点,考试完毕,我考虑93分,于是学校发了我93万年薪——哈哈哈,不存在的。这就是职场和学校的本质区别了:学校是你准备好了一切,考试,通过;职场是你为了通过,努力自己找方向,找办法,调动各种资源。

所以,总结一下,马上过年,克服学生思维,大家在春节里可以:

1. 多和人聊天,了解他们的公司名称,岗位,工作内容。

2. 上求职网站,行业信息网站,搜他们的公司,岗位,工作,做好笔记。

3. 做一份自己的求职介绍。试试看别人听起来有兴趣不,过完年回来简历投起来。

当你号称年薪百万的亲戚在吹牛逼时,当你爹妈在情人节催婚时。如果你没有打开知乎,怒搜《被父母逼婚是什么样的体验》《如何评价过节回家摆阔的人》而是在认真研究那个吹牛逼人的公司、岗位,那就是一个好的开始了。与大家共勉!


更多分享,关注公众号:接地气学堂

扩展阅读:超级菜鸟怎么学习数据分析?





作者介绍:陈老师,在咨询行业打拼了9年,在如何诊断经营问题、建立分析体系、解决专项问题上有超过30个大型项目积累与实战,天善智能特邀专家。


数据分析职场路上有困扰吗?不妨到《数据分析师八大能力培养课程https://edu.hellobi.com/course/272 里聊聊!

视频课程特色:

从真实数据分析工作场景出发,训练实战能力

启发式教学+大量实际操练,培养属于自己的能力

不依赖于某个具体技术,也适合对数据分析感兴趣的学生、业务部门人士学习=

推荐 1
本文由 接地气学堂 创作,采用 知识共享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3.0 中国大陆许可协议 进行许可。
转载、引用前需联系作者,并署名作者且注明文章出处。
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 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站是一个个人学习交流的平台,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有任何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删除有关内容。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