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NN两种分类器的python简单实现及其结果可视化比较

浏览: 2007

作者:博观厚积

链接:https://www.jianshu.com/p/f544ac592979

來源:简书


1.KNN算法简介及其两种分类器


KNN,即K近邻法(k-nearst neighbors),所谓的k最近邻,就是指最接近的k个邻居(数据),即每个样本都可以由它的K个邻居来表达。kNN算法的核心思想是,在一个含未知样本的空间,可以根据离这个样本最邻近的k个样本的数据类型来确定样本的数据类型。
在scikit-learn 中,与近邻法这一大类相关的类库都在sklearn.neighbors包之中。其中分类器有KNN分类树KNeighborsClassifier、限定半径最近邻分类树的类RadiusNeighborsClassifier以及最近质心分类算法NearestCentroid等等。前两种分类算法中,scikit-learn实现两个不同的最近邻分类器:KNeighborsClassifier基于每个查询点的k个最近邻点实现学习,其中k是用户指定的最近邻数量。 RadiusNeighborsClassifier基于每个训练点的固定半径r内的最近邻搜索实现学习,其中r是用户指定的半径浮点值。关于这两种分类器的差别可以参考KNN算法的KD树和球树进行了解。


2.分类器KNeighborsClassifier的python实现以及结果的可视化


基于scikit-learn的KNeighborsClassifier以及RadiusNeighborsClassifier分类器,本文构建样本数据,采用这两种方法进行分类预测,根据结果画出二者的预测集,从而进行比较。
(1)首先是导入各种库。

import numpy as np
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
from matplotlib.colors import ListedColormap
from sklearn import neighbors, datasets
import pandas as pd

(2)然后生成样本数据,这里要注意需要生成只有两个特征值的数据集。

from sklearn.datasets.samples_generator import make_classification
# X为样本特征,y为样本类别输出, 共200个样本,每个样本2个特征,输出有3个类别,没有冗余特征,每个类别一个簇
X, y = make_classification(n_samples=200, n_features=2, n_redundant=0,
n_clusters_per_class=1, n_classes=3)
#之所以生成2个特征值是因为需要在二维平面上可视化展示预测结果,所以只能是2个,3个都不行
plt.scatter(X[:, 0], X[:, 1], marker='o', c=y)
plt.show() #根据随机生成样本不同,图形也不同

本次结果生成的三个类别分布如下:

(3)采用KNeighborsClassifier进行分类与预测

clf = neighbors.KNeighborsClassifier(n_neighbors = 15 , weights='distance')
clf.fit(X, y) #用KNN来拟合模型,我们选择K=15,权重为距离远近
h = .02 #网格中的步长
#确认训练集的边界
#生成随机数据来做测试集,然后作预测
x_min, x_max = X[:, 0].min() - 1, X[:, 0].max() + 1
y_min, y_max = X[:, 1].min() - 1, X[:, 1].max() + 1
xx, yy = np.meshgrid(np.arange(x_min, x_max, h),
np.arange(y_min, y_max, h)) #生成网格型二维数据对
Z = clf.predict(np.c_[xx.ravel(), yy.ravel()])

(4)画出不同预测类别的区域地图以及实际训练数据的类别位置

# Create color maps
cmap_light = ListedColormap(['#FFAAAA', '#AAFFAA', '#AAAAFF']) #给不同区域赋以颜色
cmap_bold = ListedColormap(['#FF0000', '#003300', '#0000FF'])#给不同属性的点赋以颜色
#将预测的结果在平面坐标中画出其类别区域
Z = Z.reshape(xx.shape)
plt.figure()
plt.pcolormesh(xx, yy, Z, cmap=cmap_light)
# 也画出所有的训练集数据
plt.scatter(X[:, 0], X[:, 1], c=y, cmap=cmap_bold)
plt.xlim(xx.min(), xx.max())
plt.ylim(yy.min(), yy.max())

plt.show()

得到结果为:

结果可以看出,预测区域能够涵盖大部分的训练数据,除了少部分训练数据分布异常外(如部分红色点进入绿色区域,蓝色点进入红色区域)。


3.分类器RadiusNeighborsClassifier的python实现以及结果的可视化


其步骤与2中KNeighborsClassifier步骤基本相同,主要是在拟合与预测上采用KNeighborsClassifier分类函数,整个代码为:

clf1 = neighbors.RadiusNeighborsClassifier(10.0, weights='distance')
clf1.fit(X, y)
Z1 = clf1.predict(np.c_[xx.ravel(), yy.ravel()])
Z1 = Z1.reshape(xx.shape)
plt.figure()
plt.pcolormesh(xx, yy, Z1, cmap=cmap_light)
# 也画出所有的训练集数据
plt.scatter(X[:, 0], X[:, 1], c=y, cmap=cmap_bold)
plt.xlim(xx.min(), xx.max())
plt.ylim(yy.min(), yy.max())

plt.show()

得到结果:

此图与上图相比,还是有不同的,特别是绿色区域范围扩大了。哪种方法比较好呢?从可视化图形不容易看出,可视化只能直观看出二者的结果差异性,最好的评价二者分类优劣的方法就是计算其预测的误差率(loss funtion)或者准确率(预测正确的个数占总数的比例)。

推荐 0
本文由 Python爱好者社区 创作,采用 知识共享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3.0 中国大陆许可协议 进行许可。
转载、引用前需联系作者,并署名作者且注明文章出处。
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 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站是一个个人学习交流的平台,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有任何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删除有关内容。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