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艺友】《如何系统性的搭建自己的知识体系》~个体加速成长的秘密

浏览: 5339

什么是知识体系?

       知识是什么?在看了大量描述之后,我总结为:人类对于世界的规律性的认知结果的总和。它往往有局限性和规律性。体系是什么?在一定范围内,将事物按照一定的秩序组合而成的框架结构关系。

       知识是血肉,体系是骨架。知识体系合起来可以定义为:在一定范围内,对事物的规律性认知结果,按照一定的框架关系组合而成的一套系统。

1.jpg

       知识体系像一棵树,知识点是这棵树上的叶,知识是有层级和关系的,它们由树根、树干、树枝所代表是关系。根脉可以探伸到树枝所代表的知识细节,树叶所在的树枝又可以追溯到树根所代表的主旨信息。每一棵树枝又包含着相应层级的知识,每一条枝干有代表着相互的关系,它们组合在一起构成了“特定范围内”的知识体系。

       之所以要特别加上“特定范围内”这一限定语,就是因为知识体系本身是有局限性的,每一个知识点可以纵向扩展成为一个新的知识体系,每一个知识体系在更大范围内可能只是一个知识点。知识体系与知识体系之间可以相互关联,知识体系的各条分支又可以横向扩展出新的分支。

       总之,这些知识点与框架关系结构合在一起,形成“特定范围内”的知识体系。

为什么要搭建知识体系?

目的:

  • 展示知识点。
  • 更重要的是展示知识与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

好处:

ü  全面覆盖

ü  便于梳理。

ü  便于记忆。

ü  便于提取。

ü  便于沟通。

知识体系的层级

1.      没有知识体系。——哇,真棒!

2.      我要把它用“心”记下来。——我“好像”看过这个知识点。

3.      我把它记录在本子上了。——我要去看一下笔记本。

4.      能够用自己的话描述新知识。

5.      能够找到新知识与已有知识的内在逻辑关系。

6.      能够使用新知识解释过往的经验。

7.      能够将新知识应用到现实当中。

搭建知识体系的流程?

1.      不搭而搭的知识体系。

※  凡是很多人都有的需求,一般别人都已经搭建好了。

e.g.教科书配套辅导教材中就有知识体系。

2.      在别人的知识体系之上再搭建知识体系。

※  既可以提高效率,又可以按照自己的实际需求重构。

3.      自己搭建知识体系。

※ 坏处

ü  有可能效率较低。

ü  受到知识储备及整理能力的局限性。

※  好处,

ü  找不到别人的知识体系,或者所需知识体系的个性化太强时就必须自己搭建知识体系。

ü  希望根据自己的经验与知识积累搭建知识体系。

哪里可以获得知识体系?

1.      人。同事、客户、朋友、老师等,都可以成为我们的信息来源。

2.      网。

※  搜索引擎。

※  知识共享平台。

3.      己。利用自己的经验、思维、知识储备搭建知识体系。

4.      书。

       以上四种方式的效率依次降低。特别说明的是,读书的效率在很多情况下都是最低的,它主要有两个缺点:一、书籍的知识体系需要自己再提炼;二、我们所需要的内容通常没必要像书籍那么全面。到底从知识本身还是现实需求出发来搭建知识体系?

从知识出发建立知识体系 PK 从需求出发建立知识体系

       现在已经进入信息爆炸的时代了,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表示约有800EB,如果装在DVD光盘中要装1.68亿张、或者80万个1TB的硬盘。期望简单的增加知识储备来提升能力是不可能的。

       因此,我们需要从需求出发,建立知识体系。有用的、有需要的知识体系才是有价值的知识体系。除非是为了爱好或者兴趣,否则,大多数情况下我们需要以一种“功力”的方式来搭建知识体系。

如何搭建知识体系?

1.      理解知识点。

2.      分析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

       首先,最主要的逻辑关系是总分关系与并列关系。不同层级的知识点构成总分关系,同一层级的知识点构成并列关系。要构成一棵树,这两种关系的必要性是显而易见的。

       其次,因果关系。例如,a.在几何学当中两条直线平行,那么其内错角相等。b.平角为180°。c.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其中条件a和条件b可以推导出结论c,很显然,则a和b是比c更底层的知识。

       最后,前置关系。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就是最典型的案例,如果要搭建如何做饭的知识体系,很显然米是前提条件,炊是结果。

2.png

           当然,搭建一个知识体系还会有其它逻辑关系,不过主要用到的就是以上所提到的总分、并列、因果、前置这4种。

有哪些搭建知识体系的常用思维方式?

第一,  归纳法。用于总结。

第二,  演绎法。用于分析因果关系。

第三,  反证法。用于弥补漏洞

第四,  辩证法。确定合适够用的知识体系范围及深度。

       上述四种思维方式是哲学中最常用的思维方式,由于不是在讨论哲学问题,在此不做过多解释,能够理解这些思维方式并应用该到实践当中即可。

好的知识体系的特点

1.      知识点正确。

2.      关系自洽。

       同样的知识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时间地点有不同的需求与应用,因此,知识体系的关系组合也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不要求统一,只要能够逻辑自洽。

       尽管在最终的组合方式上可能不同,但是,层级越高,不同人的划分标准相对越统一。层级越低,不同人的划分差异会越大。例如,对于什么叫食物,可能中国人和美国人都会将其定义为用于充饥而吃的东西。但是,对于什么叫主食,中国人认为是米饭,美国人可能定义为汉堡。

       这说明尽管不要求不同人对于相同主题所搭建的知识体系会有不同方式,但是越往上,大家的共识应该越高,否则,谈论的内容就不是一回事儿了。

3.      有边界的,够用就好。

       知识本身是无穷无尽的,因此,再完整的知识体系都是有边界的,如果把所有的知识都按照知识体系的方式搭建起来,那么知识体系的信息量会比知识本身的信息量还大,原因是它在知识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关系这一种信息。

       在“为什么要搭建知识体系”中,我们提到过知识体系的一个好处就是为了便于展示“清晰的逻辑”,如果关系太过复杂,那就与简化逻辑关系的表达这一目的背道而驰。因此,知识体系一定是有边界的,够用就好。

边界体现在以下三个扩展性上

a. 可横向扩展:

   可以在现有的基础之上横向延伸更多的维度。

b. 可纵向扩展:

    可以在现有的基础之上纵向延伸更多的层级,层级越多,复杂度越高,也可以认为知识体系越深入。

c. 知识体系之间的扩展性:

     一个知识体系可以成为另一个知识体系的枝叶,一个知识体系也可以吸纳其它知识体系成为自己的枝叶。

我们搭建知识体系的能力最好的表现就是既能够搭建知识体系,又能够搭建知识体系的知识体系,而且还能搭建子知识体系。

4.      可复用。

※  有利于自己提取知识。

  别人也能够容易理解。

如何内化知识体系?

  I(Interpretation)用自己的话重述知识。

能够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并让别人理解才叫做自己理解,否则,只能叫做“我以为我理解了”。

  B(Backward)

从过往的个人经验或者实际案例中寻找与该知识体系的关联性。

  F(Forward)

       以后我怎么用?我如何将其应用到自己的实践当中。

       我们经常说有些人更聪明呢、反应更快,实际上就是因为这些人把上述的“Forward知识应用场景”这一工作做得更好。大多数人的智商实际上差不多,差距基本上是后天产生的,而产生的原因更主要的还是在训练。

 

IBF是极其重要的方法,这种方法在很多方面都可以应用,让知识获得化学效应。我将在自己的下一篇文章《用IBF法内化你的知识体系》当中详细介绍其原理及使用方法。

知识体系何时更新?

1.      知识点不正确时。

2.      关系不自洽时。

3.      边界需要扩展时。分别为横向扩展、总想扩展和知识体系间扩展。

4.      不可复用时。

       上述4种情况实际上对应着本文前面所述“好的知识体系的特点”的相反面,实际采取PDCA(plan-do-check-adjust)的方式不断的迭代修正,就会产出“精进”的知识体系。

       过一段时间会写一篇《如何用PDCA法管理你的人生》成为一个精进而又厉害的人。

如何记录与保存知识体系?

1. 知识点的记录与保存

a.     短信。

       生活中总会有各种突发奇想的点子,或者瞬间需要碎片化知识点,尝试了各种方法之后我觉得最好的就是使用短信。

ü  为什么不用笔记本?身外之物,不会随时查看。而且容易与其它内容混在一起。

ü  为什么不用某一款app?多一个app就多一个负担,既然是负担就需要刻意使用,这就会不方便,不方便就用不起来,不符合“精简”的思想。

ü  为什么不用微信记录?信息混杂,不容易区分。

b.    电脑桌面便签。

       用于保存临时性知识点。推荐使用一款叫“小孩儿桌面”的小程序,或者windows自带的便签小程序。

c.    纸便签。

     不能间断手上工作,又需要记录瞬间灵感的内容。

d.    邮箱客户端5分钟邮件法

     对于一些需要以后抽空调查,或者需要集中处理的小知识点,可以使用一封邮件反复回复和编辑的方式进行记录,将来集中处理,这样比零散的查找效率更高。

e.    印象笔记

     一些需要经常查看的分门别类的知识点。

    例如,我自己会有专门用来记录语录的笔记本,也有专门记录项目管理方法的笔记本。

2.  知识体系的记录与保存

a. Word

       如果内容不是特别复杂,一页纸就可以搞定,推荐使用Word。Word本身具有按照顺序及层级排列序号的功能,如果内容在一页纸之内使用过word展示是最全面而且清晰的方式。

b.  思维导图。

     对于层次较深,关系复杂,不是两三页Word就能够展示展示的时候,推荐使用思维导图,

ü  好处。

     方便,整齐,高效,功能多

ü  推荐工具

※  Mindjet

※  XMind

c.  印象笔记

       印象笔记的作用是:整理知识体系的知识体系。

       如下图所示,笔记本组有0301 0302 0303这三个,0301 项目管理笔记本组当中包含着BI项目管理、PMP、信息系统管理师这3个笔记本,PMP这个笔记本又包含着3个笔记,每个笔记可以认为是一个知识体系。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知识体系的知识体系。

3.png

总结

       知识体系指,在一定范围内,对事物的规律性认知结果,按照一定的框架关系组合而成的一套系统。

       搭建知识体系是为了更好的展示知识点及其之间的逻辑关系。

       知识体系本身是分层级的,最高层级的知识体系是能够在理解的基础之上,应用到现实情况当中。

       搭建知识体系的流程有三种,分别是直接复用已经搭建好的知识体系,在别人的知识体系上再搭建知识体系,自己搭建知识体系。如果要是有个很多人都有的需求,通常情况下都可以直接找到相关知识体系。

       知识体系的获得方式有四种路径,分别为人、网、己、书。通过他人获得知识体系的效率及针对性最好,其次是网络和自己的经验中获得,效率最低的是书籍。为了加快效率,因此需要从需求出发建立知识体系。

       如果需要自己搭建知识体系,主要需要做到理解知识点并理清彼此的逻辑关系。逻辑关系最主要有4种:总分关系、并列关系、因果关系和前置关系。常用的思维方式为归纳法、演绎法、反证法、辩证法。

       好的知识体系的特点是知识点正确、关系自洽、有边界且可以扩展,即,横向扩展、纵向扩展及知识体系之间的扩展性,最后一个特点是可复用性。

      内化知识体系的最好方法为IBF模型,即I(Interpretation)用自己的话重述知识,B(Backward),从过往经验中寻找知识体系的关联性,并F(Forward)思考未来有哪些应用场景。

       在知识点不正确、不自洽、需扩展或不可复用时可以通过PDCA的方法“精进”。

       这些都做好的话还需要有好的工具来提高效率。对于知识点的梳理推荐使用:短信+电脑桌面便签+纸质便签+邮箱客户端5分钟邮件发+印象笔记,对于知识体系的梳理推荐使用:word+思维导图+印象笔记。

       如果希望进一步将知识体系的价值最大化,可以关注下一篇文章《为什么你学了很多知识却依旧没有什么洞见——用IBF法学以致用》

希望本文对于正在知识升级您有所帮助。

推荐 12
本文由 胡艺友_数据胡 创作,采用 知识共享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3.0 中国大陆许可协议 进行许可。
转载、引用前需联系作者,并署名作者且注明文章出处。
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 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站是一个个人学习交流的平台,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有任何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删除有关内容。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0 个评论

学到不少
转了,谢谢老师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